
(1).牛铃。亦指牛铃声。《晋书·荀勗传》:“初, 勖 於路逢 赵 贾人牛鐸,识其声。及掌乐,音韵未调,乃曰:‘得 赵 之牛鐸则谐矣。’遂下郡国,悉送牛鐸,果得谐者。” 宋 王灼 《碧鸡漫志》卷五:“世传 明皇 宿上亭,雨中闻牛鐸声,悵然而起。”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适大车数辆远远至,牛鐸錚然。”
(2).借指人材。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八》:“世非无爨桐之患,而患无 蔡邕 ;世非无牛鐸之患,而患无 张华 。”
“牛铎”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niú duó,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牛铃或牛铃声
指挂在牛身上的铃铛或发出的声音。该释义源于《晋书·荀勗传》中的典故:荀勗在路上听到赵地商人的牛铃声,认为其音律和谐,后用于校正乐器的音调。例如:“牛铎铮然”形容牛铃清脆的声响。
借指人才
比喻未被发现或重用的贤能之士。例如清代魏源在《默觚下·治篇八》中提到:“世非无牛铎之患,而患无张华”,强调人才需要伯乐赏识。
部分网页提到“牛铎是成语”,但权威典籍(如汉典、古籍引证)均未将其定义为成语,建议以“词语”为规范释义。
《牛铎》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指由牛角制成的古乐器。它通常是在古代宗教仪式中使用的一种乐器,用来奏响庄严肃穆的乐曲。
《牛铎》的拆分部首是牛字的部首 犬(diàn),同时它的总笔画数为10画。
《牛铎》来源于古代的宗教音乐文化。在古代,人们相信音乐的力量可以祛除邪气、祈福祷告,因此牛铎作为一种特殊的乐器被广泛使用。
《牛铎》的繁体字为「牛鍍」。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与现代有所不同。《牛铎》在古时候汉字写法中的形式是「㸛鍍」。
1. 佛教寺庙中常常会奏响佛乐中的牛铎。
2. 古代宗教仪式中,牛铎的声音令人心生敬畏。
牛铎可以组成其他词语,例如:
1. 牛头铎(niú tóu duó):用牛头作装饰的铜铃乐器。
2. 铎鼓(duó gǔ):一种古代的打击乐器,由铜铃和鼓组合而成。
与牛铎意思相近或相似的词语有:
1. 铃(líng):一种小型的金属乐器,形状通常呈圆筒状。
2. 锣(luó):一种古老的打击乐器,由铜制成,形状像圆盘。
与牛铎意思相反的词语可能没有具体的反义词,因为它指的是一种特定的乐器,没有直接相反的概念。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