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地狭隘急躁。《庄子·山木》:“方舟而济於河,有虚舩来触舟,虽有惼心之人,不怒。” 成玄英 疏:“褊,狭急也。”
“惼心”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及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惼心”形容心胸狭隘、性情急躁的心理状态,通常指人因气量狭窄而容易急躁或易怒。例如《庄子·山木》中提到:“有虚船来触舟,虽有惼心之人不怒”,此处以对比手法强调豁达的重要性。
字源与结构
古籍与用例
该词多见于古典文献,除《庄子》外,亦可延伸至形容因度量小而产生的负面情绪。例如:“惼心之人常因琐事生怨”,贴合其“急躁狭隘”的核心含义。
近义与关联词
近义词包括“褊急”“狭隘”,反义词则为“豁达”“宽厚”。使用时需结合语境,避免与单纯描述性格急躁的词汇(如“暴躁”)混淆。
现代用法建议
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多用于文学或学术讨论。若用于造句,可参考:“他虽聪慧,却因惼心难容他人意见,终致众叛亲离。”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扩展词例,可查阅《庄子》相关篇章或权威词典。
惼心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拆分部首为“心”,笔画为7画。
惼心一词来源于古代汉语,是由两个古体汉字组合而成的。其中,“惼”是一个形声字,由“忄”(心的偏旁)和“负”组成。“负”是声旁,表示字义,“忄”是实旁,表示字形。而“心”则是表示人的思维、情感等抽象概念的汉字。
此外,惼心一词在繁体字中的写法是「惼」和「心」。
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一些差异。在传统的古书籍、碑刻等中,我们可以见到惼心的古字形写法。有些古代字典中将惼心写作「惼」和「心」的古体字形,但这种写法已经较少使用。
以下是惼心的例句:
1. 他的话让我内心惼动,不知道如何回应。
2. 年少时的不成功给他造成了很大的惼心。
组词:惼忄、无惼、无能为力心、不惼之人、心惼如骚
近义词:焦虑、担忧、忧虑、忧心、烦恼
反义词:安心、放心、无忧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