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犹定见。《汉书·杜延年传》:“又丞相素无所守持,而为好言於下,尽其素行也。” 颜师古 注:“言非故有所执持,但其素行好与在下人言议耳。”
(2).坚守。《三国志·魏志·公孙瓒传》:“今将军将士,皆已土崩瓦解,其所以能相守持者,顾恋其居处老小,以将军为主耳。”
(3).坚持实行。《百喻经·子死欲停置家中喻》:“出家之人,守持禁戒,如护明珠,不使缺落。”
“守持”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三个层面解析,并结合古代文献及现代用法示例说明:
一、核心释义
犹定见
指对事物持有明确的主张或判断标准。如《汉书·杜延年传》提到“丞相素无所守持”,即批评缺乏主见。
坚守
强调对原则、信念或职责的固守。例如《三国志》记载公孙瓒的将士“相守持”是因顾念家小而以主将为核心;现代例句如“守持汉节,不移其志”。
坚持实行
特指对规范或戒律的持续践行,如《百喻经》中“守持禁戒,如护明珠”,佛教语境中常指遵守戒律。
二、语境拓展
三、现代用法示例
多用于强调精神或道德层面的坚持,如“守持初心”“守持职业操守”。其造句结构常为“守持+抽象名词(如信念、戒律)”,例如:“他数十年守持科研诚信,拒绝学术造假。”
注:如需查看完整文献例句或不同词典释义,可参考、4、7的原始内容。
守持是一个动词,意为坚持、保持某种态度或行动。
守持的部首是宀(宀字头),分为两部分:宀和寸。宀表示屋顶,寸表示手的长度。守持共有11画。
守持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守指守护、保持,持指持有、坚持。守持意味着维护某种信念或行动,不轻易改变。
守持的繁体字为守持。
古代汉字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守持的古代写法为守恥,寓意为守护自己的耻辱或道德准则。
1. 他经过多年的努力,始终守持着对梦想的追求。
2. 在众人的诱惑下,他能够守持自己的原则。
3. 她一直守持着对家庭的责任和关爱。
坚守、守候、守护、守规矩
坚守、保持、恪守
放弃、背叛、改变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