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染潢的意思、染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染潢的解释

古时收藏文稿或装裱书画的一种处理方法。为防蠹先将纸放入黄檗汁中浸染,称染潢。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杂说》:“染潢及治书法。”原注:“凡打纸欲生,生则坚厚,特宜入潢。凡潢纸灭白便是,不宜太深,深则年久色闇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染潢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工艺内涵的词汇,主要指古代用黄檗汁浸染纸张以防虫蛀的加工工艺。以下从词典释义、工艺特点、用途及文化意义等方面详细阐释:

一、词典释义

  1. 基本含义

    指以黄檗(黄柏)树皮汁液浸染纸张的工艺。黄檗含生物碱(如小檗碱),可驱虫防蛀,延长纸张寿命。《汉语大词典》定义为:“用黄檗汁染纸。古代为防止书籍被蛀,常用此法处理纸张。”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6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年。

  2. 字形与词源

    “潢”本义为积水池,引申为“染纸”之意,因染纸需在液体中浸泡,故称“潢纸”或“染潢”。《辞源》释“潢”为“染纸”,并指出其工艺始于魏晋南北朝。

    来源:《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2015年。


二、工艺方法与特点

  1. 原料与步骤

    • 原料:黄檗树皮(含黄色染料及防虫成分)。
    • 流程:树皮煮沸取汁 → 滤净杂质 → 浸染纸张 → 晾干成“潢纸”。

      《齐民要术》记载:“凡潢纸,灭白便是,不宜太深。” 强调染色需均匀浅淡。

      来源:贾思勰《齐民要术》,中华书局,2015年。

  2. 科学原理

    黄檗中的小檗碱(Berberine)具抗菌、驱虫特性,能有效保护纸张免受蠹鱼等虫害侵蚀。现代实验证实,潢纸的防蛀效果可持续数百年。

    来源:王菊华《中国造纸史》,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9年。


三、用途与文化意义

  1. 文献保护

    染潢是古代书籍、文书、经卷保存的核心技术。敦煌写经、佛经刻本多经潢处理,至今保存完好。如《永乐大典》部分抄本即采用潢纸。

    来源:钱存训《中国纸和印刷文化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2. 装潢演变

    “装潢”原指“装裱并染潢纸张”,后引申为物品装饰。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载:“装潢者,书画之司命也”,凸显其重要性。

    来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


四、相关文献记载

来源:


染潢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科技发明,体现了古人对文献保存的智慧,其工艺原理至今仍被古籍修复领域借鉴。

网络扩展解释

“染潢”是中国古代用于保护纸张和书画的一种传统工艺,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定义

染潢指用黄檗(黄柏)汁液浸染纸张的工艺,目的是防虫蛀蚀,同时增强纸张耐久性。这一方法广泛应用于典籍、书画的装裱与保存。

二、工艺与材料

  1. 原料:以芸香科植物黄檗的树皮为原料,煮汁后得到黄色液体。
  2. 操作:将生纸浸入黄檗汁中染色,晾干后形成“黄纸”。需注意染色不宜过深,否则年代久远后易变暗。
  3. 特点:染潢后的纸张质地更坚厚,且黄檗中的生物碱成分(如小檗碱)具有驱虫效果。

三、历史与应用

四、其他解释

需注意,部分资料(如)将“染潢”解释为“比喻受坏影响而变坏”,但此义项未见于权威文献,可能为引申或误用,建议以传统工艺含义为主。

五、文化意义

染潢体现了古人对文献保存的智慧,黄纸不仅延长了典籍寿命,其色泽也赋予书画独特的美学价值,成为中华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别人正在浏览...

北司不托彩杖阐曜充车楚歌四起丛战大都大幸电话间鼎昌遁形远世房地産访宇封家姨挂鈎海唑横恩槐陌黄马袿货账街心花园警勑荆州锦冒金明池进退无据酒壶九限积旬苦恨肋骨连六鳌临邛涤器利入流妓毛息名法暮角拿乔能牙利齿鸟背屏寂谴黜鹊檐趋炎附热如数家珍濡头瞬息间讨贱佃具贴赠同经完满违惑畏凛危言覈论笑雷啸诺谢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