牒书的意思、牒书的详细解释
牒书的解释
谓书于简牒。《汉书·薛宣传》:“手自牒书,条其姦赃。” 颜师古 注:“牒书,谓书於简牒也。”
词语分解
- 牒的解释 牒 é 文书,证件:通牒。度牒。尺牒。 笔画数:; 部首:片; 笔顺编号:
- 书的解释 书 (書) ū 成本的著作:书籍。书刊。书稿。书香。书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书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 信:书信。书札。书简。书函。 文件:证书。说明
网络扩展解释
牒书(dié shū)是古代官方使用的文书形式,主要用于传达命令、通知或记录重要事项。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
牒书是古代官方机构发布的正式公文,具有权威性和规范性。其核心功能包括传递政令、通报事务及记录官方活动,常见于政府、司法等正式场合。
2.构成与载体
- 牒:指简牒,即古代书写用的竹木片,后泛指官方文书或证件(如通牒、度牒)。
- 书:意为书写或记录,此处特指以文字形式呈现内容。
因此,“牒书”可理解为“书写于简牒上的公文”。
3.历史出处
《汉书·薛宣传》记载:“手自牒书,条其姦赃”,颜师古注解释为“书於简牒也”,说明汉代已用牒书记录官员的不法行为。
4.使用场景
主要用于政府机关、法院等正式场合,如发布政令、司法记录或传递重要信息。
5.相关扩展
- 发音:dié shū(ㄉㄧㄝˊ ㄕㄨ)。
- 字义延伸:“牒”也指簿册或书籍(如谱牒、史牒),“书”可指著作或书法。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查阅《汉书》原文或古代文书研究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牒书(dié shū)是指古代用于传达信息、下达命令的书信。牒书一词由“牒”和“书”两个字组成。下面我们来拆分分析这两个字的部首和笔画。
牒字由⺮(竹子的部首)和卜(卜策)(卜为古代用来占卜的工具)两个部首组成。竹子象征写字的工具,卜则表示命令与决断。牒字的总笔画数为15画。
书字由九个笔画组成,没有明显的部首,乃是象形字。它源于古代人们在竹简上写字所用的刷子。
关于牒书的来源,它最早出现在古代的甲骨文中,当时用来表示写有命令内容的竹简。随着时间的推移,牒书逐渐演变为一种书信形式,用于传递重要信息和下达决议。
在繁体字中,牒书保留了相似的形状和意思,只是书写方式稍有不同。使用繁体的地区如台湾和香港,仍然使用牒书这一词汇。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不同于现在的规范写法,但牒书的形状相对稳定。在古代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版本的牒字,但总体来说,它的形状与现代写法相似。
以下是一个关于牒书的例句:“君臣之间的通讯常通过牒书来实现。”
与牒书相关的组词有“牒文”(dié wén)、“牒札”(dié zhá)等。
在近义词方面,我们可以使用“信函”(xìn hán)或“书信”(shū xìn)来替代牒书。
反义词方面没有直接的对应词汇,但我们可以使用“口头交流”或“口信”作为相对的概念。
希望这些内容能够满足您的需求!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