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incoming road;path of approach]∶来的道路
挡住敌人的来路
(2) [antecedent;background]∶来历
来路不明
(1).向这里来的道路。 唐 许浑 《沧浪峡》诗:“红虾青鯽紫芹脆,归去不辞来路长。” 清 阎尔梅 《出都门往游西山》诗:“陟巔迴视来路封,满天明月收野雾。”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九:“那边,是县里援兵的来路,也是容易切断胡子归路的地方。”
(2).来源。多指经济、人力等所从来的地方。《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二:“只是絶无来路,两口飰食不给,惟恐养他不活,不如等他别寻好处安身。” 叶圣陶 《四三集·一个练习生》:“失业的管帐先生的儿子比黄包车夫的儿子都不如,钱的来路一断绝,就象西风里的苍蝇一样冻僵了,那里读得成什么初级中学。” 毛6*泽6*东 《井冈山的斗争》:“如此等类的话,逐渐引起敌军士兵和无出路的下级官长对我们注意,自拔来归的将日益增多,红军扩充,又是一条来路。”
(3).来历。《水浒传》第四七回:“人见他走得差了,来路蹺蹊,报与庄上官人们来捉他。”《儒林外史》第四一回:“此人来路甚奇, 少卿 兄何不去看看?” 赵树理 《三里湾·回驴》:“你这驴来路不明,我不敢要了!”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来路汉语 快速查询。
“来路”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层核心含义:
指人或物所来的道路
例如:“洪水挡住了运输队的来路”,强调具体路径或方向,常见于描述地理位置或行动路线。
指事物的来源或背景
例如:“断了生活来路”,多用于抽象层面,如经济来源、物资渠道等。此义项常引申为“来历”,如“来路不明”,形容事物的出处不可靠或存疑。
“来路”既可指具体路径,也可指抽象来源,需结合语境理解。如需进一步探究例句或用法,可参考《汉语辞海》或文学作品。
“来路”是一个汉字词语,表达的是一个事物或者人的出处、来历或者来源。
“来路”的拆分部首是“東”,总共有12个笔画。
“来路”在繁体字中写作“來路”。
在古时候,汉字“来路”有时会写作“來虜”,表示“来自敌方的人或事物”。
1. 你知道那件古董的来路吗?
2. 小明改变了他的生活轨迹,以寻找新的来路。
3. 我们需要对这个问题的来路进行深入研究。
组词:来历、来源、出路
近义词:出处、来源、本源
反义词:未来、去路、往路
阿棃姨黯黪百尺堰版权页本恶笔误赤斧赤麻大臣都漫厄祸二大流诽怨风教風漣凤阙覆盆子干么鬲氏瓜分豆剖孤岚国子监焕耳黄芝活力火炉简本金醅迥然不群倔傀开长客席空阴駃河剌答里閈灵签露琼卖风情漫话美利奴羊毛乃公内力作用内孕狃泰片甲不留拑勒愆衅青珥绳趋尺步沈湛霜冻松手汰絶探空靴挑耳讬舍脱桃婴儿威形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