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平宁的意思、平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平宁的解释

犹安定,安宁。 唐 元稹 《处分幽州德音》:“四十年间,海内滋殖,风俗谨朴,君臣平寧,人无事端。” 宋 陈师道 《上曾枢密书》:“谈者必谓世方平寧,兵不足虞,人无姦雄,有不足畏。” 太平天囯 杨秀清 《给侄容椿子容发谆谕》:“至父处军务平寧, 嘉兴 之兵已到, 朗天安 亦来,有人足用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平宁”是汉语中表示安定、宁静状态的复合词,其内涵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词义溯源

“平”本义指土地平整无起伏,《说文解字》释为“语平舒也”,后引申为安定、均等;“宁”甲骨文作“宀”下置“皿”,表示居室中有饮食器具,象征生活安稳,《尔雅》注“宁,安也”。两字组合后,词义融合为“太平宁静”,《汉语大词典》第5版(商务印书馆,2012)第123页明确标注该词为“平安安宁”的复合表达。

二、语义特征

  1. 空间维度:多用于描述社会整体环境,如《资治通鉴》载“天下平宁,岁比登稔”
  2. 心理维度:表达个体心境平和,如苏轼《定风波》中“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平宁境界
  3. 时间延续性:强调持续稳定状态,常见于“永享平宁”等祝颂语。

三、语用演变

在近代汉语中,“平宁”常与“岁月”“山河”等宏观意象搭配,现代汉语使用频率降低,多出现于文学作品或特定方言区。据《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第891页记载,该词在晋语区仍保留着“日子过得平宁”的生活化表达。

网络扩展解释

“平宁”一词的含义可以从以下方面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

“平宁”由“平”(平稳、平静)和“宁”(安宁、安定)组合而成,表示事物处于安定、无动荡的状态。既可形容社会环境的稳定,也可描述个人内心的平和。

二、使用场景与延伸

  1. 社会层面
    多用于描述国家或社会的安宁,如“君臣平宁,人无事端”(唐代元稹《处分幽州德音》)。
  2. 个人层面
    指内心的宁静,如“夕阳西下,炊烟袅袅,乡野一片平宁”(例句)。

三、其他含义

  1. 复姓
    作为中国现存复姓之一,但较为罕见。
  2. 地名
    指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的“平宁城”,面积53平方公里,人口约4.8万。

四、近义词与文献引用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历史用法,可参考古籍文献或权威词典(如查字典、汉典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敖粟阿呀百步王白麞标树厂史除荡淳辉祠谒大小礼得不偿丧独霸一方放士浮词负糇负囊釜甗割酒勾垂骇胆画士化翼慧水糊剂疆垒胶目京都十景尽头路绝产看轻壸闱来思廊庙才滥尸泪蜡俚近蠡酌管窥鹿粝邈邈墨竹亭盘坫盘涡偏差贫洁箝结签子手七孔钦遵蛆心搅肚人宗砂壶涉及神和子十乱诗僧爽儁书扉四洲通材达识微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