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霜冒露的意思、披霜冒露的详细解释
披霜冒露的解释
冒:冲。身披寒霜,头顶寒露。形容星夜兼程赶路。
词语分解
- 披霜的解释 形容连夜奔波,备极辛劳。 明 孙柚 《琴心记·牛酒交欢》:“驰驛拥旄为大将,急王程带月披霜。” 太平天囯 赖文光 《自述》:“不料独立此间数载,战无不捷,踏雪披霜,以期復都于指日。”《红旗歌谣·挑
- 露的解释 露 ù 靠近地面的水蒸气,夜间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球:露水。白露。寒露。朝(乷 )露。甘露。 在室外,无遮盖:露天。露宿。露营。 加入药料或果子汁制成的饮料或药剂:露酒。枇杷露。 滋润:覆露万民。 表现,
专业解析
"披霜冒露"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人不辞辛劳,昼夜兼程或在恶劣环境中奔波劳碌。其核心含义在于强调旅途的艰辛或工作的勤苦。
以下从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
字面意思:
- 披: 覆盖在肩背上,引申为承受、覆盖。这里指身体(尤其是肩背)覆盖着寒霜。
- 霜: 接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在地面或物体上凝结成的白色细微冰粒,常出现在寒冷季节的清晨。
- 冒: 顶着,不顾(危险、恶劣环境等)。这里指顶着、迎着。
- 露: 靠近地面的水蒸气,夜间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珠,常出现在晴朗的夜晚或清晨。
- 因此,字面意思就是:身上覆盖着寒霜,头顶着冰冷的露水。 这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在寒冷的夜晚或清晨,长时间在户外赶路或劳作的情景。
-
引申义/比喻义:
- 这个成语超越了其字面的自然景象描述,主要用来比喻旅途的辛苦、奔波的劳累或工作的艰辛。
- 它强调主体为了达到某个目的(如赶路、完成任务、追求事业等),不畏艰难险阻,不顾环境恶劣,日夜兼程或持续努力的状态。体现了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
-
用法:
- 通常作谓语、定语或状语。
- 用于描述人的行为,特别是长途跋涉、辛勤工作或在艰苦条件下奋斗的场景。
- 例句:
- 为了及时送达救灾物资,运输队员们披霜冒露,日夜兼程。
- 勘探队员们披霜冒露,足迹遍布深山老林。
- 他披霜冒露几十年,终于在这片荒漠上建起了绿洲。
-
出处与权威释义参考:
- 该成语常见于古典文学作品,用以形容旅途艰辛或勤勉工作。例如,在《西游记》等小说中常有用到。
-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 对“披霜冒露”有明确收录和解释,释义为“形容旅途或野外作业的辛苦”。(作为权威工具书,其释义具有高度专业性。读者可在图书馆查阅或通过权威在线辞书平台如“汉典”(zdic.net)等查询核实,但需注意该平台为网络资源,其基础释义通常参考《汉语大词典》等纸质权威辞书)。
- 《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 作为现代汉语的规范词典,虽可能未直接收录此较书面化的成语,但其对“披霜”、“冒露”等词素的解释以及大量类似成语(如“栉风沐雨”、“风餐露宿”)的释义模式,都支持“披霜冒露”表示旅途劳苦的含义。(该词典是当前最具权威性和规范性的现代汉语工具书)。
-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作为大型综合性辞典,对成语的源流和释义更为详尽,也收录了“披霜冒露”并解释其形容奔波劳苦之意。(《辞海》是兼具权威性和知识性的重要参考工具)。
“披霜冒露”生动地描绘了身披寒霜、头顶冷露的艰苦景象,用以比喻不避艰辛、日夜奔波或辛勤劳作。它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推崇的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其释义在《汉语大词典》、《辞海》等权威汉语工具书中均有明确记载。
网络扩展解释
“披霜冒露”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拼音与释义
- 拼音:pī shuāng mào lù
- 基本含义:身披寒霜,头顶寒露,形容星夜兼程赶路,强调旅途的艰辛和奔波。
出处与例句
- 文学出处:出自明代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六回:“说不尽那水宿风餐,披霜冒露。”
- 用法:多用于描述长途跋涉或紧急任务的劳顿,常见于古典文学作品。
近义词
结构分析
- 联合式成语:“披霜”与“冒露”并列,通过自然现象(霜、露)的意象叠加,强化旅途艰辛的表达。
扩展说明
此成语通过“霜”“露”等寒冷意象,生动刻画了昼夜兼程的紧迫感,常见于形容古代文人、僧侣或使者的远行场景。
别人正在浏览...
矮笃笃白贲白影珠秕缪冰堆竝世不染一尘才颖菜馔长违逞智传车淬妃大油等殊跌子短平快二迹费捐分局附点盖磨干衡恭庄鬼狐缠荒滩阓阛惑媚活水降生奬说翦爪接对棘涩久习军谋开脚叩安旷淡宽恕敛赀罗刹政谩天谩地梅月圆木産爬梳配甲坊偏精飘沦强烈诮石情伪认识舍脸恸切校令小题大做鞋口西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