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校令的意思、校令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校令的解释

汉 代掌管修建、修理宫室等建筑物的官名。 三国 魏 和 晋 也曾一度沿用其称。《后汉书·百官志四》:“左校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左工徒,丞一人。右校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右工徒,丞一人。”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校令”是古代官职名称,其核心含义及历史背景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1. 朝代背景 主要存在于汉代,三国时期的魏国及晋朝也短暂沿用这一官职设置。

  2. 核心职责 掌管宫室、官署等皇家建筑的修建与维护,同时负责管理工匠群体(工徒)。《后汉书·百官志四》记载,校令下属设有“丞”作为副职。

  3. 历史沿革 汉代将校令分为左校令与右校令,俸禄为六百石。左校令管辖左工徒,右校令管辖右工徒,形成分工明确的建筑管理机构。

  4. 机构设置 校令所属部门为“将作大匠”体系,属于九卿之一的少府管辖,体现出古代建筑营造工程的官方管理体系。

建议结合《后汉书》《晋书》等史书进一步考证该官职的具体运作细节。

网络扩展解释二

校令

校令是一个汉字词语,其拆分部首为木和言,共有9画。校令的“校”字是由木偏旁和交叉构成,表示树木;而“令”字则是由人偏旁和令部字形组成,表示人类的行为或命令。校令可指学校中的规定、命令或法规。

来源

校令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最早出现在《周礼·考工记》一书中。在古代,校令是指由君主任命的官员,负责管理学校事务,制订校规、教学计划以及监督教师和学生的行为。

繁体字

校令的繁体字为「校令」。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校令的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在秦朝的《隶书》中,校令的「校」字写作「亠木乃」的形状,而「令」字则与现代写法相似。古代汉字的写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变化。

例句

1. 学生们应该遵守学校的校令,维护校园秩序。
2. 校令明确规定了学生和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3. 学校领导发布了一项新的校令,要求学生必须按时到校参加活动。

组词

校长、令人、令箭、校车、校园、校训等。

近义词

校规、校训、校规定,这些都可以和校令说是具备相同或相近的含义。

反义词

无明确的反义词,可以根据具体语境中相反的概念进行对应。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