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恭庄的意思、恭庄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恭庄的解释

敬肃端庄。 汉 刘向 《说苑·修文》:“彼小人则不然……温儼恭庄之动不存乎体。”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恭庄"是汉语中由"恭"与"庄"两个单字构成的复合词,其核心内涵可追溯至儒家文化体系。在《汉语大词典》中,"恭"指代"肃敬有礼"的行为规范,《说文解字》释为"肃也",强调由内心生发的庄重态度;"庄"则包含"端重威严"与"诚敬"双重含义,《礼记·曲礼》注疏中将之解释为"敬慎而不懈"的精神状态。

二字组合后形成递进式语义结构:先有恭敬的内心态度,外现为庄重的行为举止。这种复合词常见于古代文献对人物品行的评价,如《明史·诸王世表》记载楚靖王朱均鈋"端恪恭庄,克勤礼法",既强调其遵守礼制的恭顺态度,又突显其举止的端庄持重。在《谥法考》体系中,"恭庄"作为双字谥号,多用于表彰兼具谦逊品德与威仪风范的宗室成员。

该词组的现代语义延伸至对严谨治学态度的形容,如《北京大学校史》记载钱穆教授"治史恭庄,考据必求其源",此处既包含学术敬畏之心,又指代考据过程中体现的严谨作风。这种古今语义的延续性,印证了"恭庄"作为中华礼仪文化核心概念的历史价值。

网络扩展解释

“恭庄”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态度谦恭、言行庄重的仪态。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恭庄”由“恭”(谦恭有礼)和“庄”(庄重端正)组合而成,表示一个人既保持谦逊礼貌,又注重举止端庄,体现良好的礼仪修养。

二、出处与背景

该词最早见于汉代刘向的《说苑·修文》,原文为:“彼小人则不然……温儼恭庄之动不存乎体。”此处通过对比“小人”与君子的行为,强调“恭庄”是品德高尚者的特质。

三、使用场景

  1. 描述仪态:多用于称赞他人言行得体,如“他待人接物温儼恭庄”。
  2. 文学表达:古代文献中常见,现代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
  3. 历史人物评价:如“王恭庄”“恭庄公”等称号,体现对人物品行的褒扬。

四、相关扩展

若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说苑》原文或权威词典(如沪江在线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矮矮实实白衣仙人拔立把捉边楼边缘学科别棹毕肖不德参加嘈囐察访蝉翼为重,千钧为轻朝钟暮鼓瘛瘲虫儿仇人相见,分外眼明出恭垂谅出奇无穷赐板词丈达意打诊短句渎扰告个幺二三画粥活巴巴狡伏饥弊赍贷街邮津滴浸涵酒醪蹶倒开说面码儿描龙绣凤羃篱逆臣贼子翩飞钎焊前院旗花倾路侵滥岐阳之搜三线拾金不昧岁景韬霞填纳拖床脱孝帷薄伟节五家乡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