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厅堂和台阶。亦指宫内。 汉 刘向 《说苑·尊贤》:“ 鲁哀公 问於 孔子 曰:‘当今之时君子谁贤?’对曰:‘ 卫灵公 。’公曰:‘吾闻之,其闺门之内,姑姊妹无别。’对曰:‘臣观於朝廷,未观於堂陛之间也。’” 唐 韩愈 《祭湘君夫人文》:“外无四垣,堂陛頽落,牛羊入室,居民行商,不来祭享。”
(2).指朝廷。《旧唐书·来瑱传》:“顷者分閫颁条,久淹 江 汉 。或频徵不至,或移镇迟留,实乖堂陛之仪,爰及干戈之忿。” 宋 苏轼 《赐试户部侍郎赵瞻陈乞便郡不允诏》:“庶前后相继,朝不乏人,则堂陛自隆,国有所恃。”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四:“我 清 朝堂陛森严,京官除各部院堂官及道科外,外官除督抚藩臬外,均不準专摺言事。”
“堂陛”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厅堂与台阶
指古代宫殿或建筑中的厅堂及其台阶,常象征皇权或威严。例如,唐代韩愈在《祭湘君夫人文》中描述“堂陛頽落”,即指建筑结构的破败。
代指朝廷或宫廷
引申为朝廷的象征,如《旧唐书》提到“实乖堂陛之仪”,即指违背朝廷礼仪。
象征意义
在古典文学中,“堂陛”常通过建筑的高大台阶暗喻地位显赫或权力核心。宋代张镃诗句“堂陛分古始,高卑定常仪”即用其体现等级秩序。
使用范围
该词多见于历史文献及诗词,如汉代刘向《说苑·尊贤》中,孔子以“堂陛之间”对比朝廷内外礼仪。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用例,可参考、6中的诗词及史书引文。
《堂陛》是一个中文词语,指的是宫殿或庙宇中的大殿前台阶。“堂”指大殿,表示宏伟壮丽;“陛”指台阶,表示高升的意思。因此,《堂陛》可以形象地描述宫殿或庙宇中磅礴而威严的场景。
《堂陛》的拆分部首是“土”和“阝”,分别表示土地和阶梯。它的总笔画数为11画。
《堂陛》的繁体字为「堂陛」。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例如《堂陛》在繁体中的字形可能会与现代有所差异。然而,具体的古代汉字写法需要深入研究,以确保准确性。
1. 皇帝走上金碧辉煌的堂陛,宣告国家的重大事情。
2. 参拜庙宇时,人们必须翻过高高的堂陛才能进入宫殿大殿。
堂殿、堂厅、大堂、阶陛
台阶、高台、阶梯
平地、低洼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