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托寄生命。 宋 陆游 《病中作》诗:“俗巫医不艺,呜呼安托命?”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三》:“大哉神器,亿万生灵之所托命也。” 茅盾 《杂感二题·二丑角》:“纳粹大小头目正在‘西线’的盟军占领的城市中,找得了最安全保险的托命之所。”
“托命”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解析:
“托命”指将生命寄托于某人或事物,表达极度的依赖或信任。字面可理解为“托付性命”,常出现在文学或历史语境中,强调生死攸关的信任关系。
现代汉语中,“托命”较少使用,但在描述历史事件或文学创作时,仍可表达对某人/事的绝对信任,如茅盾曾用“托命之所”形容纳粹头目寻求庇护的场所。
“托命”通过历史典故和文学实例,生动体现了生死相依的信任关系。需注意其古雅色彩,使用时需结合具体语境。
托命是一个汉字词汇,由两个部首组成:扌(手部)和命(生命)。它的笔画总共有14画。
《托命》一词最早出现在宋代文学家曾巩的《古文今释》一书中,意为寄予生命、祈求生命的保佑。
在繁体字中,托命的写法与简体字一致。
在古代,托命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它是由“》”和“》”组成。
1. 他毫不犹豫地托命于战场,为了保卫家园。
2. 在生死关头,她托命于医生的手中。
1. 托付:将事物寄托给他人负责。
2. 托运:将货物交付给物流公司进行运输。
3. 命令:上级对下级发布的指示。
寄托、寄予、寄寓。
放弃、舍弃、抛弃。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