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签函的意思、签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签函的解释

书卷的签牌与封套。泛指书籍。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一:“一日, 李昉 、 宋琪 、 徐鉉 三学士,叩新阁求书以观。 至 性畏慎,拒曰:‘扃钥诚某所掌,籤函巾羃,严祕难啟,奈诸君非所职,窃窥不便。’三人者笑谓 至 曰:‘请无虑。主上文明,吾辈苟以观书得罪,不犹愈他咎乎?’因强拉祕钥启窥。”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签函"是一个相对少用但具有特定含义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可以从构成它的两个汉字来理解,并多见于古代或特定语境。

  1. 字义分解与基本含义:

    • 签 (qiān): 本义指在文件、单据上署名或画押以示负责、认可或标记。引申为标签、标识、简要写出要点等意思。
    • 函 (hán): 本义指匣子、盒子、封套。引申为信件(因为古代信件常置于函套中)、公文、文件等意思。
    • 签函 (qiān hán): 结合两字含义,"签函"通常指:
      • 贴有标签或签条的匣子/盒子: 这是最直观的含义,指一个用于存放物品(如文件、书籍、贵重物品等)的盒子或匣子,上面贴有标签或签条以标明其内容或归属。
      • 加注了签批意见的信件或公文: 指经过负责人审阅、批示(即“签”)的信件或公文(即“函”)。这里的“签”强调了对函件内容的处理动作或结果。
      • 泛指贴有标签的文件或文书: 有时也泛指那些带有标识或签注的文书材料。
  2. 历史与特定语境中的使用:

    • 在古代文献或制度中,"签函"常指一种带有标签或封签的公文匣或档案盒,用于分类、存储和传递官方文件。标签上会写明文件类别、事由、时间等信息,便于管理和查找。
    • 在书籍收藏或档案管理中,"签函"指装有书籍或卷宗的函套,函套外贴有书签,标明书名、卷次等信息。
    • 在公文处理流程中,"签函"可以指经过上级官员签批(画签、批注意见)后的函件或奏章。
  3. 现代使用:

    • 在现代汉语日常口语中,"签函"一词已非常罕见。
    • 它可能出现在一些特定的、较为书面化的语境中,如:
      • 历史研究、古籍整理、档案学等领域,描述古代文书或书籍的封装、标识形式。
      • 某些特定的、保留古风的正式文书或仪式性场合(极其少见)。
      • 在文学作品中,作者为营造特定历史氛围或表达特殊含义而使用。

"签函"主要指贴有标签或签条的匣子/盒子(尤其用于存放文件、书籍),或指加注了签批意见的信件/公文。它是一个带有一定历史感和特定领域色彩的词汇,在现代通用汉语中已不常用,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签函”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下有细微差异,主要可归纳为以下两种解释:

一、基本含义

  1. 指书卷的签牌与封套
    根据、、记载,“签函”原指古代书籍的组成部分:“签”是书卷上的标签或签牌,用于标注内容;“函”是封套或匣子,用于保护书卷。两者合称后,逐渐引申为泛指书籍。例如宋代文莹《玉壶清话》中提到的“签函巾羃,严秘难启”,即描述书籍的密封状态。

  2. 书信或发函的别称(较少见)
    提到“签函”可指写信或发函的动作,但这一用法在其他权威资料中较少出现,可能属于现代语境下的延伸或误用。


二、使用场景与示例


三、补充说明

建议在阅读古籍或学术文献时,优先采用“书卷签牌与封套”这一解释;若现代场景中使用,需确认具体语境含义。

别人正在浏览...

白花花白经般关板殭边岸秉正补天手采石矶蚕麰出手得卢从便丛轻折轴翠珰大而化之大夫松带减腰围点绚刁羊地圻诶笑干进高阡宫沟鬼眨眼鼓楼豪门贵胄河仓浣纱溪夹乘家福简服交颈截削金膏枯黧兰盆临写隆敦麻搽庙廷赧怒片言折狱品论签到砂金上菓山隅捎色时里白事序书虫子思念素雪踏歌图桃波跳骇瓦瓮未有五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