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一万户。《史记·高祖本纪》:“诸将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亦指万人。 宋 陈师道 《赠魏衍》诗之二:“寧须万户权轻重,不待千篇一已多。”
(2).万家;万室。万,极言其多。 汉 班固 《西都赋》:“张千门而立万户,顺阴阳以开闔。” 唐 李白 《子夜吴歌》之三:“ 长安 一片月,万户擣衣声。”
(3).官名。 金 初设置, 元 代相沿,为世袭官职。万户为“万夫之长”,总领于中央的枢密院;驻于各路者,则分属于行省。设万户府以统领千户所,诸路万户府各设达鲁花赤一员,万户一员。又有海道运粮万户府,设官与诸路万户府同。参阅《元史·百官志七》。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万户汉语 快速查询。
“万户”的汉语词典释义
“万户”在汉语中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释义:
“万户”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高级官职或爵位名称,始见于战国时期,盛行于元朝。其字面意为“统管一万户百姓”,实际指代拥有万户人口封地的军事或行政长官,后演变为世袭爵位称号。
来源与权威依据:
根据《汉语大词典》及历史文献记载,元朝实行“万户府”制度,将全国划分为若干万户辖区,由朝廷任命“万户”统辖军民,掌管地方军政大权。例如《元史·百官志》载:“上万户府,管军七千以上;中万户府,五千以上;下万户府,三千以上。”
释义:
现代汉语中,“万户”可指代人口规模约为一万户的居民区或行政单元,常用于描述社区、乡镇等基层管理范围。例如“万户社区”“万户镇”,强调人口基数而非具体官职。
来源与权威依据: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万户”释为“约有一万户人家的区域”,突出其计量功能。在当代行政区划中,中国部分乡镇名称保留“万户”二字(如江西省万年县“万户镇”),体现历史与地理特征的延续性。
“元朝名将张弘范因战功受封‘万户’,统领江淮军事。”
“该街道辖区人口密集,已达万户规模,是典型的城市聚居区。”
“万户”一词兼具历史性与现代性,其核心含义始终围绕“万户人口”的规模概念,但古代侧重官职权力,现代侧重行政区划。具体释义需结合语境判断。
参考资料:
“万户”是一个汉语词汇,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以下是详细解释:
数量单位
指“一万户家庭”,常用于形容人口规模。例如《史记·高祖本纪》中记载“封万户”,即赏赐统辖万户的封地。
泛指多数
引申为“万家”或“万室”,强调数量极多。如班固《西都赋》中“张千门而立万户”,李白诗作中“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均以“万户”烘托繁荣景象。
元代设立“万户”官职,为世袭军事职位,统领“万夫”,隶属枢密院或行省。例如:
户籍与统计
作为中国户籍管理的基本单位,用于统计居民信息,例如人口普查中的“万户家庭”。
城市与区域描述
形容人口密集、经济繁荣的地区,如古代北京被称为“万户侯”,现代房地产、城市规划领域也沿用此词。
在古诗词中,“万户”常与“千门”对仗,强化空间或规模的宏大感,兼具写实与夸张的修辞效果。
以上内容综合了古代文献、历史制度及现代用法的核心释义,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元史·百官志》《史记》等原始文献。
白衣会笨瓜边遐憋懯彬彬朝端持己鸱张蚁聚蠢迪春贡打笃磨大脚色刁顽蝶粉睇目发音方法发展生产焚香官样文章鹤心红蕖后婚儿画础欢畅护符回热袷衣纠缦缦巨口开舘可知孔粒盲从木石心肠欧文潜坝圊厠亲炙琼华穷朔曲匝飒剌剌三三两两色夷傻气深粹十二分野衰德霜锷天放天庆涕泗交颐投迹突进外妹侮谇相像小乖谢土禊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