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刻镂的意思、刻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刻镂的解释

(1) [carve]∶雕刻

门窗刻镂精致

(2) [engrave on one's mind]∶铭刻;铭记

那种情状,深深地刻镂在他的心头

详细解释

(1).雕刻。《礼记·少仪》:“食器不刻鏤。” 宋 苏轼 《江上值雪效欧阳体次子由韵》:“沾裳细看巧刻鏤,岂有一一天工为。” 茅盾 《创造》一:“一只刻镂得很精致的象牙的兔子,斜起了红眼睛。”

(2).极力描摹和修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神思》:“夫神思方运,万涂竞萌,规矩虚位,刻鏤无形。” 明 唐顺之 《吏部郎中薛西原墓志铭》:“先生少尝刻鏤於诗,世絶喜其工。”

(3).铭刻;铭记。 张铁珊 《在非洲密林中·美丽的非洲》:“可父亲所形容的孩子临死前那种惊恐万状,转身便跑的神情,以及摇手求救的样子,深深地刻镂在他的心头。”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刻镂是一个汉语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字形结构和历史语义两个维度解析。《汉语大词典》将“刻”定义为“用刀雕凿”,甲骨文字形从刀从木,本义为在竹木器物上凿刻记号;“镂”则指“以金属工具精细雕琢”,《说文解字》释作“钢铁可以刻镂”,强调用锥状工具穿透物体的工艺特征。

在古籍应用中,“刻镂”常呈现双重语义维度:

  1. 物质层面的工艺技术:《礼记·礼运》载“刻镂文章,黼黻絺绣”,描述古代服饰纹样的雕琢技法,反映青铜器时代手工业的精工传统
  2. 精神层面的艺术创造:《墨子·辞过》云“铸金以为钩,珠玉以为珮,刻镂华文章”,引申为对美学的极致追求,这种用法在魏晋文学批评中演变为艺术创作的代称

现代汉语中该词的语义场已扩展至抽象领域,《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收录其比喻义项,指“对事物的精细雕琢”,常见于文学评论领域,如“刻镂人物形象”等表述。需要注意的是,在考古学术语境中,“刻镂”特指商周青铜器铸造中的“模范雕刻”工序,这一专业释义见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术语手册》。

网络扩展解释

“刻镂”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kè lòu,主要包含以下三层含义:

一、雕刻

指在器物或材料上进行精细的雕琢工艺。例如:

二、描摹与修饰

引申为对文字、情感的细致刻画与艺术加工。例如:

三、铭记于心

比喻深刻记忆或情感烙印。例如:


补充说明:
“刻镂”与“雕镂”含义相近,但后者更侧重雕刻技法(如景德镇陶瓷的“镂雕”工艺)。法语中该词对应“graver”(雕刻)或“ciseler”(精雕)。

别人正在浏览...

阿结傲然百鍊刚不讳之门裁别丛泊等齐灯色得霜鹰敦盘蕃畿非材父辈扶扶赋秘工人周刊钩探国畿孩咍汇纳虎皮羊质互丧鴶鞠架屋叠牀接唱解名基辅酒豪绝口苛罚客卒魁长羸师乐理敛揫聊以解嘲楼子瞒裆裤莽渺排雾辟驳贫隘蒲弋亲比轻很汽油灯骑竹马弱植三庚私积四闲腾踯推诚置腹望文生训望乡堆响音小恶叶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