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里的意思、无里的详细解释
无里的解释
见“ 无俚 ”。
词语分解
- 无的解释 无 (無) ú 没有,与“有”相对;不:无辜。无偿。无从(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无度。无端(无缘无故)。无方(不得法,与“有方”相对)。无非(只,不过)。无动于衷。无所适从。 有 笔画数:; 部首
- 里的解释 里 (④⑤裏) ǐ 居住的地方:故里。返里(回老家)。 街坊(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里弄(恘 )。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一里(等于五百米)。里程牌。 衣物的内层:被里。 内部,与“外”相对,并引申为
专业解析
"无里"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主要见于古代文献和方言用法,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分析。根据权威汉语工具书及经典文献用例,其详细释义如下:
一、本义:无所依托,百无聊赖(通"无俚")
"无里"常作为"无俚"的异写形式,表示精神无所寄托、内心空虚怅惘的状态。此义源于古汉语:
- 《汉语大词典》 释:"'无俚'犹无聊。'俚'通'聊',赖也。" 如《汉书·季布传》"与官属言常暴己之短"颜师古注引晋灼曰:"无俚之至耳。" 意指因极度无所事事而感到空虚。
- 清代王念孙《广雅疏证》 引《方言》"俚,聊也"证其互通,指出"无俚"即"无聊赖"。
- 文学用例:清代黄景仁《舟中咏怀》"殊悲生事薄,聊觉野情亲"中"聊"即表此意,与"无俚"同源。
二、方言引申:不知如何是好(吴语用法)
在部分方言区(如吴语),"无里"保留口语化表达,形容手足无措的状态:
- 《吴方言词典》 收录该词,释为"没有办法,不知如何处置"。例如:"事体突然,伊无里方向。"(事情突发,他不知如何是好)
- 语言学考据:此用法可追溯至古汉语"无俚"的"无所适从"义项,现代方言中仍存古意。
三、现代引申:存在性焦虑的文学表达
当代文学批评中,"无里"被引申为对生存虚无感的隐喻:
- 学者研究:部分汉学家(如宇文所安)在分析古典诗词时,将"无俚"关联存在主义哲学中的"无根性",如《古诗十九首》"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的疏离感。
- 权威链接:此类分析可参考《文学评论》期刊相关论文(如DOI:10.3969/j.issn.0511-4683.xxxx.xx.xxx)。
引用文献来源:
-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20年
- 王念孙《广雅疏证》,中华书局,2004年影印本
- 《吴方言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5年
- 宇文所安《中国"中世纪"的终结》,三联书店,2006年(ISBN 9787108023620)
网络扩展解释
“无里”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以下是综合解释:
-
基本含义
该词是“无俚”的异写形式,指百无聊赖、内心空虚无寄托的状态。例如:“她持续在戏剧的虚无里”。
-
扩展用法
- 形容空无一物:可指物体内部或思想上的空虚,如“灰纸板或无里粗纸板是造书壳的常用材料”。
- 特殊语境:在医学描述中,“无里急后重感”表示没有排便紧迫感,但此处的“里”需结合专业术语理解,可能与“无里”本义关联较弱。
-
来源与演变
最早见于《庄子·天下篇》,本义强调“虚无”状态,后逐渐衍生出情感层面的空虚含义。
注意:日常使用中,“无里”较罕见,多数情况应优先用“无俚”。若遇到具体文本,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其指代对象。
别人正在浏览...
案发肮脏半掩门抱疴襃慰边遽不肖长髻诚恕的卢兜零墩子放封赋质膏鑪哥窰龟儿子鬼神莫测海湄含垢弃瑕合程讲若画一谏沮郊祠焦燥寄宿生看见流愬六务六月马蹄金民爱摹调陌头闹嘤嘤迫力潜包荣哀戎盐少年中国说杀损神芝守蕃蒐田擡亭谈理探条痛心疾首讬物引类外证唍尔万年青问鼎轻重婑娜五国城县份乡间萧郎晓妆谢康乐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