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讼阋的意思、讼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讼阋的解释

争讼。 汉 应劭 《风俗通·皇霸·三王》:“俗儒新生,不能採综,多共辨论,至於讼鬩。” 晋 葛洪 《抱朴子·弭讼》:“讼鬩秽辱,烦塞官曹。”《清史稿·德宗纪一》:“以 四川 州县民、教讼鬩,諭 魁玉 等持平讯断。”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讼阋”是一个古汉语词汇,指因争执、纠纷而引发的争讼或争论,常见于历史文献中。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由“讼”(争辩)和“阋”(争斗)组合而成,整体指因矛盾引发的争吵或法律诉讼。例如《清史稿》中提到“民、教讼阋”,即民众与教会因纠纷对簿公堂。

  2. 文献例证

    • 汉代应劭《风俗通义》提到“俗儒新生……至於讼鬩”,描述儒生因见解不同激烈争辩。
    • 晋代葛洪《抱朴子》以“讼鬩秽辱”形容因诉讼导致的混乱场面。
  3. 构词分析

    • “讼”本义为争论,《说文解字》解释为“以言曰讼”,强调言语上的争辩。
    • “阋”多指内部争斗,如“兄弟阋墙”(家族内斗),与“讼”结合后含义更偏向公开纠纷。
  4. 使用场景
    该词多用于古籍,描述官民矛盾、学派争论或礼法纠纷,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多见于历史研究或文学引用。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抱朴子》《清史稿》等文献原文,或查阅《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

网络扩展解释二

讼阋的意思

《讼阋》是一个中国古代的成语,意为争论、争执。

拆分部首和笔画

《讼阋》的两个字分别由“讠”和“阝”组成,其中“讠”是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阝”是表示城墙的形状。所以,“讼阋”可以形象地比喻为人们之间发生的争执对立。

来源

《讼阋》最早出现在《荀子·劝学篇》中。在这篇文章中,荀子讲到了争论的不正确之处,提倡和平和谐的学习环境。

繁体

《讼阋》的繁体写法为「訟阌」。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许多汉字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讼阋》的古代写法为「訟閡」,其中「閥」是表示封闭的意思,形象地描述了争执双方之间的隔阂。

例句

他们为了那个问题争吵了很长时间,最终陷入了讼阋之中。

组词

讼状、讼师、讼案

近义词

争论、争执、争议、争端

反义词

和谐、协调、共识、合作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