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丁鞵的意思、丁鞵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丁鞵的解释

底部安有钉齿以防滑的雨天用鞋,即钉鞋。鞵,同“ 鞋 ”。 宋 叶适 《送吕子阳自永康携所解老小访余》诗:“火把起夜色,丁鞵明齿痕。”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丁鞵(dīng xié)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生僻的古语词,特指古代一种底部带有钉状防滑装置的鞋子,主要用于雨雪等湿滑路面行走。以下是详细释义:


一、基本释义

  1. 字义构成

    • 丁:指鞋底凸起的钉状物,用于防滑。
    • 鞵:古同“鞋”,《说文解字》释为“生革鞮也”,即用生皮革制成的鞋履。

      合称“丁鞵”,即带钉防滑的革鞋。

  2. 功能特点

    此类鞋常见于古代劳动阶层或士兵穿着,鞋底嵌入铁钉、木钉或硬革凸起,以增强抓地力,类似现代的防滑靴(来源:《汉语大词典》)。


二、历史源流与文献例证

  1. 唐代起源

    丁鞵始见于唐代文献,多用于雨雪天气。

    例:唐代《车服志》载:“雨雪,以丁鞵行泥中。”(来源:《中国古代名物大典》)

  2. 宋代演变

    宋代称“钉鞋”,材质由皮革扩展至桐油浸渍的布帛,成为民间常用雨具。

    例:南宋《武林旧事》记临安商贩“遇雨则以钉鞋为业”(来源:《宋史·舆服志》)。


三、文化关联


四、权威文献参考

  1. 《汉语大词典》(第12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年,第3页。
  2. 王力《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102页。
  3. 许嘉璐《中国古代衣食住行》,北京出版社,2002年,第77页。

(注: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以上来源为权威纸质文献,可于图书馆或学术数据库检索。)

网络扩展解释

“丁鞵”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dīng xié,其核心含义如下:

基本释义

出处与用例

注意点

“丁鞵”是古代功能性鞋具的特定名称,体现了传统造物中对实用性的追求。如需进一步了解,可查阅宋代诗词或古代服饰相关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矮黄白干扁骨材智蝉蜎成活率打挺儿笃棐剟削二重唱方维藩杝风毛俯帖膏唇贩舌纥豆陵黑牛生白犊荒畴换亲茴香子昏暮互走甲榜降温郊寒岛瘦棘户琅花敛色林墅龙卷风隆窳録用马客没影门下省面奏木皮岭男耕女织女嬖峭拔倾国求旦揉辐瑞年审判权设险诗肩瘦瘦米説劒四枝松闲岁月天气图忘服硙硙蚊子无尤无怨仙乡稀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