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速怨的意思、速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速怨的解释

招致仇恨。《国语·楚语下》:“四境盈垒,道殣相望,盗贼司目,民无所放。是之不恤,而蓄聚不厌,其速怨於民多矣。” 韦昭 注:“速,召也。”《三国志·吴志·步骘传》:“今之小臣,动与古异,狱以贿成,轻忽人民,归咎于上,为国速怨。”《宋书·何承天传》:“虏既不能校胜循理,攻城略地,而轻兵掩袭,急在驱残,是其所以速怨召祸,灭亡之日。”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速怨”是古汉语中的复合词,最早见于《左传·隐公十一年》:“君子是以知息之将亡也——不度德,不量力,不亲亲,不征辞,不察有罪。犯五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诗》云:‘自诒伊慼’,其子臧之谓矣。背施、幸灾,民所弃也;近犹仇之,况怨敌乎?弗纳,又速怨焉,不义之行也。”

该词由“速”(招致)和“怨”(怨恨)构成,指通过不当行为加速招致他人的怨恨。根据《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的释义,“速怨”特指因违背道义或施行暴虐而主动引发仇恨,多用于描述政治失德或人际交往中的恶劣后果。例如《资治通鉴》中评述隋炀帝“虐用其民,速怨天下”,即用此词揭示其暴政加速王朝覆灭的因果关系。

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第二版)
  2. 《左传译注》(中华书局)

网络扩展解释

“速怨”是一个文言词汇,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速怨”指招致怨恨或仇恨,强调因行为不当引发他人不满。该词常见于古代文献,用于描述统治者或个人的行为导致民怨。


字义拆解


  1. 此处意为招致、引发,而非“快速”。例如《六国论》中“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的“速”用法相同。


  2. 指怨恨、仇恨,如《论语》中“以直报怨”的“怨”。


古文例证


近义词


使用注意

该词多用于书面语境,现代口语中较少使用,需结合古文背景理解。
如需更完整文献例证,可参考、3的典籍出处。

别人正在浏览...

百界奔遯壁居饽饽房残损幨帷茶碗承塌锤金出没绰宽除外大模大样单家登闻底薪多快好省负苞鼛鼓公事光觌蒋生径架弄戒箍肌骨进赴矜矜战战樛缠酒铛两河凌凙龙蟠虎伏轮缘梦思冥谪悯恤庞儿偏侯签诗人民团体日居月诸入臣沈达神湛骨寒水虞傥来物陶公体制改革痛悔前非土龙外江老瓦剌忘恩背义宛童五岳下笔成章仙客来闲艳下脱解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