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鼛鼓的意思、鼛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鼛鼓的解释

(1).大鼓。古代用于奏乐。《淮南子·主术训》:“当此之时,鼛鼓而食,奏《雍》而彻。” 高诱 注:“鼛鼓,王者之食乐也。”《镜花缘》第八四回:“我用音乐:鼛鼓,萧韶;文具:金简,玉砚。”

(2).大鼓。古代用于役事。《诗·大雅·緜》:“百堵皆兴,鼛鼓弗胜。” 高亨 注:“鼛鼓,一种大鼓。在众人服力役的时候,要打起鼛鼓来催动工作。”《宋书·乐志一》:“长丈二尺者曰鼛鼓,凡守备及役事则鼓之。” 唐 柳宗元 《零陵三亭记》:“门不施胥吏之席,耳不闻鼛鼓之召。” 清 唐孙华 《开河行》:“千锹万鍤听鼛鼓,三丈河身八尺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鼛鼓”是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载的一种大鼓,其含义和用途在不同语境下有所区分,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一、奏乐用途

  1. 乐器属性
    鼛鼓作为宫廷或仪式中的重要打击乐器,常用于奏乐场合。例如《淮南子·主术训》记载“鼛鼓而食,奏《雍》而彻”,描述其在宴飨礼仪中的使用。
  2. 文献例证
    清代小说《镜花缘》提到“鼛鼓”与“萧韶”并列,显示其与礼乐文化的关联。

二、役事用途

  1. 催动劳役
    在工程或集体劳动中,鼛鼓用于指挥节奏、督促工作。《诗经·大雅·緜》中“鼛鼓弗胜”即指筑墙时鼓声急促,形容工程浩大。
  2. 军事与守备
    《宋书·乐志》记载鼛鼓用于“守备及役事”,唐代柳宗元《零陵三亭记》亦提到“鼛鼓之召”,表明其在军事或公共事务中的信号作用。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考证具体文献案例,可参考《淮南子》《诗经》及唐代诗文作品。

网络扩展解释二

鼛鼓(gāo gǔ)是一个多音字,有几种不同的意思。根据上下文的不同,它可以表示鼓声、打鼓的动作、鼓乐以及某些代表精神、力量和激情的特质。 拆分部首和笔画:鼛的部首是鼓,它的总笔画数是9;鼓的部首是⻗,它的总笔画数是8。 来源:鼛鼓这个词最早来源于古代的乐器。它原本是一种特殊形状的鼓,古时常用于宫廷音乐和祭祀仪式上。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也开始被用于表示其他带有鼓声或者打鼓动作的意义。 繁体:鼛鼓的繁体字是鼛鼓(gāo gū)。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鼛鼓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但基本上仍然是表示鼣鼓的意思。其中,“鼣”表示一种特殊形状的鼓,“鼓”则表示鼓的一般意义。 例句:1. 他手上的鼛鼓声震天响。 2. 感受到鼛鼓的节奏,我的心情变得兴奋起来。 组词:击鼛、鼛鼓声、鼛鼓乐团。 近义词:鼓、击鼓。 反义词:无。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