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鼛鼓的意思、鼛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鼛鼓的解释

(1).大鼓。古代用于奏乐。《淮南子·主术训》:“当此之时,鼛鼓而食,奏《雍》而彻。” 高诱 注:“鼛鼓,王者之食乐也。”《镜花缘》第八四回:“我用音乐:鼛鼓,萧韶;文具:金简,玉砚。”

(2).大鼓。古代用于役事。《诗·大雅·緜》:“百堵皆兴,鼛鼓弗胜。” 高亨 注:“鼛鼓,一种大鼓。在众人服力役的时候,要打起鼛鼓来催动工作。”《宋书·乐志一》:“长丈二尺者曰鼛鼓,凡守备及役事则鼓之。” 唐 柳宗元 《零陵三亭记》:“门不施胥吏之席,耳不闻鼛鼓之召。” 清 唐孙华 《开河行》:“千锹万鍤听鼛鼓,三丈河身八尺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鼛鼓是中国古代礼乐制度中的重要乐器,其名称及功能在传统典籍中有明确记载。根据《周礼·地官·鼓人》记载,鼛鼓特指用于役事召集的大型鼓具,“以鼛鼓鼓役事”,其声洪亮可远传,主要用于官府召集民众参与大型工程或军事活动(来源:《周礼》)。

从形制特征分析,《汉语大词典》定义鼛鼓为“长一丈二尺,鼓面直径三尺”的特制大鼓,其尺寸远超普通鼓类,需架设于专用木架(称为“虡”)上敲击。此类鼓具多髹朱漆,鼓身常饰云雷纹,体现先秦礼器的庄重性(来源:《汉语大词典》)。

文学典籍中亦存典型用例,《诗经·大雅·绵》载“鼛鼓弗胜”,描述周原营建宫室时鼛鼓声震撼天地,连鼎沸人声亦不能掩盖其响,侧面反映其在集体劳作中的指挥功能(来源:《诗经》)。东汉郑玄注《周礼》时强调,鼛鼓与军事用的“镗鼓”、祭祀用的“雷鼓”构成礼乐等级体系,凸显周代“以音律节事”的治理思想(来源:郑玄《周礼注》)。

网络扩展解释

“鼛鼓”是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载的一种大鼓,其含义和用途在不同语境下有所区分,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一、奏乐用途

  1. 乐器属性
    鼛鼓作为宫廷或仪式中的重要打击乐器,常用于奏乐场合。例如《淮南子·主术训》记载“鼛鼓而食,奏《雍》而彻”,描述其在宴飨礼仪中的使用。
  2. 文献例证
    清代小说《镜花缘》提到“鼛鼓”与“萧韶”并列,显示其与礼乐文化的关联。

二、役事用途

  1. 催动劳役
    在工程或集体劳动中,鼛鼓用于指挥节奏、督促工作。《诗经·大雅·緜》中“鼛鼓弗胜”即指筑墙时鼓声急促,形容工程浩大。
  2. 军事与守备
    《宋书·乐志》记载鼛鼓用于“守备及役事”,唐代柳宗元《零陵三亭记》亦提到“鼛鼓之召”,表明其在军事或公共事务中的信号作用。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考证具体文献案例,可参考《淮南子》《诗经》及唐代诗文作品。

别人正在浏览...

谙历半舍贝叶篇冰晶波滥不洎柴车弛絶愁听大庭打眼隄火度籙惇慎独笋牛方外之学凡形飞遽风火事奉命惟谨扶帮浮热个人英雄主义耾耾怀珠黄罗帔荒淫会费货囊奸桀九姑课极众聚汇枯波刳胎杀夭两个时候练事棂轩溜坡眉头一纵,计上心来孟博登车抹月批风奴性女中尧舜盘木朽株偏锋堑堵墙眼妻息日事钱杀一利百事捷功倍説不的斯干之梦讨逐天质提交提举踒躄五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