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下笔成章的意思、下笔成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下笔成章的解释

形容文思敏捷。《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魏书·高闾传》:“ 閭 早孤,少好学,博综经史,文才儁伟,下笔成章。”《金6*6*梅词话》第三一回:“自説此人下笔成章,广有学问,乃是个才子。”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下笔成章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下笔成章"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人文思敏捷,写作能力极强,一动笔就能写成文章。其详细含义可从以下几个角度阐释:

一、核心释义

指写作时思路流畅,无需反复修改,提笔即可完成结构完整、文辞优美的文章。强调创作者才思敏捷、功底深厚,如《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载:"言出为论,下笔成章。"

二、语义解析

三、用法特征

  1. 褒义色彩:专用于赞誉写作才能出众者,如曹植、李白等历史文人常获此评
  2. 动态呈现:突出"提笔即写"的瞬时创作过程,区别于"字斟句酌"的写作状态
  3. 能力标志:古代视为文人才华的核心标准,《颜氏家训》称"握素怀铅,下笔成章者,谓之文翰之士"

四、典源考据

典出《三国志》记载曹植事迹:"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倩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此典故奠定成语的权威性语义。

五、近义辨析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下笔成章"词条
  2. 《成语源流大辞典》(刘洁修著,江苏教育出版社)
  3.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赵则诚等编,吉林文史出版社)
  4. 《中华成语大辞典》(中华书局)

网络扩展解释

“下笔成章”是一个形容文思敏捷、才华出众的成语,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释:

一、出处与释义
该成语最早出自《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言出为论,下笔成章”,意为提笔即可写成完整文章,形容写作速度快且质量高,体现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捷的思维。

二、典故背景
三国时期,曹操之子曹植自幼才华横溢,十几岁便能诵读数百篇名作并创作优秀文章。曹操曾怀疑其文章为他人代笔,曹植当即表示:“若需验证,请当面命题。”随后在测试中迅速完成佳作,证实了“下笔成章”的能力。

三、用法与特点

四、延伸意义
除字面含义外,该成语还隐含对天赋与勤奋的肯定。曹植的故事不仅体现其天赋,也反映古代对文学才能的重视。

如需更多典故细节或例句,可参考《三国志》原文或成语词典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案杀拜起颁奖鞭鼓必不挠北不厌其详曹植侧首超世绝伦赤砂传法垂涎慈教定价东讴发忧分节歌给扶宫功共己裹帘顾影汉统慌神儿驾鼓车胶轕郊迎禁陌炯然举烽局滞矿屯宽减帘官理断鹿挺蛮货煤末描头画角迷阳陌桑枿生挪动陪鬭穷阎仁宇圣帝明王声述石朝官顺慈束书贪饮通考同年而校通谈五供儿柙床乡下鲜醲谢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