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酥酪与蜂蜜。《法苑珠林》卷十五:“﹝太子﹞安鴈膝上,以妙滑左手擎持,右手拔箭,即以酥蜜封其疮。”《宋史·礼志五》:“祭北方天王於北郊迎气坛,用香、柳枝、灯油、乳粥、酥蜜饼、果。” 元 刘唐卿 《降桑椹》第四折:“这桑椹子好甜也,我喫下去如酥蜜一般。”
“酥蜜”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基本含义
形容声音柔和悦耳,如蜜糖般甜美。常用于赞美音乐、言语或自然声响(如鸟鸣)的动听悦耳。
词源与典故
最早出自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原句为“酥蜜般声音”,后逐渐演变为固定成语。
食物相关
指“酥酪与蜂蜜”,多见于古代文献。例如:
现代延伸
部分非权威解释认为可形容食物“酥脆甜美”(如糕点),但此用法缺乏古籍依据,可能为现代引申义。
建议优先采用成语释义(声音甜美),字面组合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若需考证古籍中的用法,可参考《醒世恒言》《法苑珠林》等文献。
《酥蜜》这个词形容食物的口感,意思是柔软香甜。通常用来形容糕点、甜品等食物。
《酥蜜》的部首是酉(酉字的左上方),共有7个笔画。
《酥蜜》这个词的来源比较难以考证,可能是古代文人雅好,用来形容食物的味道。也有人认为这个词形容食物细腻、甜美的口感。
繁体字《酥蜜》为「酥蜜」。
古时候对《酥蜜》的写法没有明确数据,可能是因为该词过去没有在古代文献中大量出现,所以没有留下具体的古汉字写法。
1. 这个蛋糕口感酥蜜,吃起来真是美味无比。
2. 姐姐做的酥蜜年糕,香甜可口。
1. 酥蜜糕:一种由酥皮和甜蜜馅料制成的糕点。
2. 酥蜜饼:一种外酥内软、甜蜜可口的饼干。
3. 酥蜜包:用酥皮包裹甜蜜馅料的点心。
1. 酥软:形容食物质地松软散碎。
2. 甘甜:形容食物味道香甜可口。
1. 脆硬:形容食物质地硬脆。
2. 枯涩:形容食物干巴、没有滋味。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