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部儒家经典。 汉 代提倡“孝治”,宣扬宗法封建思想,贵族子弟先授《论语》、《孝径》,连同《诗》、《书》、《礼》、《易》、《春秋》五经,合称七经或七典。 清 黄生 《义府》卷下:“七典即七经,汉人以《论语》、《孝经》与五经而七。”参见“ 七经 ”。
“七典”指中国古代儒家经典的七部著作,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构成略有差异。以下是详细解释:
1. 核心构成 通常认为七典包括《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论语》《孟子》。这七部经典集中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如仁政、礼制、伦理纲常等。
2. 汉代特殊含义 部分文献显示,汉代曾将《孝经》《论语》与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并列为七典。这与当时“以孝治天下”的治国理念密切相关,贵族子弟需先学习《孝经》和《论语》。
3. 文化地位 七典作为儒家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仅是科举考试的核心内容,也是古代士人修身治学的必读书目。其影响力延续至今,仍被视为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文献。
使用场景
该词多用于学术讨论、历史研究或文学创作中,既可指代具体经典,也可比喻具有典范意义的著作。
《七典》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指七本经书的总称。
拆分部首为“一”字部,表示这个字的部首是“一”字。
拆分笔画为4画,表示这个字总共由4个笔画组成。
《七典》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经书,包括《易经》、《尚书》、《礼记》、《周易》、《诗经》、《春秋》、《论语》等七种经典著作。
《七典》这个词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七典」。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中,字形相对较简单,形状也可能有所不同。由于篇幅限制,这里无法一一列举所有古代汉字的写法。
1. 学习《七典》有助于深入了解古代中国的文化传统。
2. 阅读《七典》是我对古代文化十分感兴趣的原因之一。
七本、七书、七种、经典。
七种经典、七部经典。
单典。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