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旧时幕职称其长官的敬词。《晋书·孙楚传》:“ 楚 后迁佐著作郎,復参 石苞 驃骑军事……初,参军不敬府主, 楚 既轻 苞 ,遂制施敬,自 楚 始也。”《北齐书·王昕传》:“怀其才而忽府主,可谓仁乎?”
(2).指州郡长官。 唐 杜甫 《课伐木》诗:“城中贤府主,处贵如白屋。” 宋 陆游 《无咎郡斋燕集有诗末章见及敬次元韵》:“失言议罚不可缓,敬白府主浮金觥。” 明 汤显祖 《牡丹亭·道觋》:“府主坐黄堂。”
“府主”是古代汉语中的特定称谓,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幕僚对长官的敬称
这一用法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指下属(如参军、幕僚)对其直属上级的尊称。例如,《晋书·孙楚传》记载,孙楚因轻视长官石苞,后来制定了“施敬”制度,要求参军必须尊敬府主。类似记载也见于《北齐书·王昕传》,强调幕僚需尊重府主。
州郡长官的代称
唐代以后,“府主”逐渐演变为对州郡最高行政长官的泛称。杜甫在《课伐木》诗中提到“城中贤府主”,即指地方官;宋代陆游的诗句“敬白府主浮金觥”和明代汤显祖《牡丹亭》中的“府主坐黄堂”均延续了这一用法。
补充说明
“府主”一词体现了古代官场中的等级制度和礼仪规范,既用于表达下属对上级的敬意,也反映了地方行政体系的结构。其含义在不同历史文献中具有高度一致性,权威典籍如《晋书》《北齐书》及杜甫、陆游的诗作均为重要佐证。
阿爷败悔宝笥陈説犨墙赐死爨演诞生牴觕断事渡拔钝蒙独擅胜场访辑放良诽毁风尘仆仆氛霓扶墙高疏光润过拂骨软斤麻好受画腹交坠家巷敬老慈少金兰友进退触籓寄人篱下九冰酒道倦妆郡号梁岳六场通透虑囚緑醑没脚蟹面谢目睹暮生儿南车排教彯然迫力乾大秦二代轻风请示泅浮取拙饶本深化改革手相霜路桃花粉翁仲闲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