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毛笔。 清 吴伟业 《永和宫词》:“ 上林 花鸟写生綃,禁本 钟 王 点素毫。” 清 湘灵子 《轩亭冤·喋血》:“蘸素毫,拟硃票,案情曲折心儿恼。”
(2).即白毫。如来三十二相之一。佛教传说世尊眉间有白色毫毛,右旋宛转如五 须弥山 ,放之则有光明。初生五尺,成道时一丈五尺,名白毫相。见《观无量寿佛经》。 南朝 梁 沉约 《瑞石像铭》:“素毫月举,腾光於梵室;妙趾神行,布武於椒殿。”
“素毫”一词在不同语境中具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指毛笔
由“素”(白色)与“毫”(细毛)组合而来,本义为白色细毛制成的笔。例如清代吴伟业诗句“禁本钟王点素毫”中,“素毫”即指书写用的毛笔。
佛教术语:如来白毫相
佛教传说中,如来眉间有白色毫毛,右旋如须弥山,放光明,象征佛的庄严。此相称为“白毫相”,出自《观无量寿佛经》。
引申为细微事物(成语用法)
现代词典中,“素毫”作为成语,形容极其微小的事物或细节,如“素毫之差”。此处“素”指纯净,“毫”为极小的单位,合称强调精微之处。
需注意不同来源的侧重:古籍与佛教经典中多指毛笔或白毫相,而现代词典(如查字典)收录了成语化的引申义。建议结合具体语境选择释义。
素毫是一个汉字词汇,意味着“极其微小的事物”。它常用来形容非常细微或微不可察觉的情况或物体。
素毫的部首是“米”,笔画总数为10划。
素毫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宋史·贺再舜传》中,当时用来形容再舜的文章写得非常精细微妙。后来逐渐被人们扩展为一个独立的词汇,用以表示极其微小的事物。
素毫的繁体字为「素毫」,和简体字一样,形状和构造相似。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在有所不同,但素毫的形状大致相似,只是笔画和结构稍有差异。
1. 他在绘画时小心翼翼,把素毫之间的差距都精心处理。
2. 经过多年的努力,他终于将自己的音乐表达提升到了素毫的境地。
除了独立使用的素毫外,还可以组成其他词汇:
1. 研素毫:指精细研磨,使之更加纤细。
2. 毫发无伤:形容情况危险,但最终幸好没有受到伤害。
近义词有:细微、微小、极其微细。
反义词有:巨大、显著、明显。
挨头子闇夫白下北扉辨驳萹豆才高七步裁料层台产疾楚管蛮絃欑布大庖洞洞杜草多多许遌顔風鶴风炉丰美蝮虵隔异鼓人检问界疆酒卮课命疴恙牢落理职麻麻黑莽原米狂磨戛铙管牛郎星叛夫培养基辟雝青箱学穹窒鬈毛让叙任出热孝柔濡三周山环盛兵盛饰生疎水深火热数九天鼠舞鞺鞈蹄齧头汤面亡户先縠翕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