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蝮蛇 ”。
“蝮虵”实为“蝮蛇”的异体写法,“虵”是“蛇”的古字(《说文解字》中“虵”为“蛇”的或体)。以下为详细释义:
动物学定义 蝮蛇是蝰科蝮亚科毒蛇的统称,包含短尾蝮、竹叶青、原矛头蝮等上百种蛇类。其典型特征是头部呈三角形,有颊窝(热感应器官),毒牙为管状。
毒性特征 蝮蛇毒液含血循毒素和神经毒素双重成分,被咬后会出现肿胀、出血、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者可致器官衰竭。中国每年70%的毒蛇咬伤事件由蝮蛇引发(尤以短尾蝮为主)。
分布区域 主要分布于亚洲,中国境内除青藏高原外均有分布,常见于灌木丛、丘陵地带。日本、朝鲜半岛的亚种与中国种类存在基因差异。
文化意象 《山海经》载“蝮蛇,色如绶文,鼻上有针”,《本草纲目》将其列为药材,但现代医学强调需经专业提纯方可入药,不可直接使用活体。
注意:若在野外发现疑似蝮蛇,应保持3米以上距离,其攻击范围约为体长的2/3。被咬后需立即限制肢体活动,避免毒液扩散,并尽快就医注射抗蛇毒血清。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