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叛夫的意思、叛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叛夫的解释

犹叛徒。《左传·昭公十四年》:“﹝ 南蒯 ﹞侍饮酒于 景公 ( 齐景公 )。 公 曰:‘叛夫!’对曰:‘臣欲张公室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叛夫"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其核心含义可从字义和古籍用例两方面解析:

一、字义解析

  1. 叛:《说文解字》释为"半反",本义为分裂、背离。引申为背叛、变节之义(《汉语大词典》,1997)。
  2. 夫:此处作名词后缀,指某一类人(如"匹夫""征夫"),带有特定身份或行为特征(王力《古汉语字典》,2000)。

二、词典释义 《汉语大词典》 明确记载:

叛夫 (pàn fū):

背叛者。特指背弃君主或道义之人。

书证:《后汉书·南匈奴传》:"其诸新降胡初在塞外,数为师子所驱掠,皆多怨之。单于疑降者与叛夫同谋,遂囚之。"

三、语义特征

  1. 行为性质:强调主动背离承诺或责任(如君臣之义、盟约),含强烈道德贬斥。
  2. 身份指向:多用于男性("夫"的性别指向),常见于史书对逆臣、降将的批判性表述。
  3. 语境限制:属历史语境词汇,现代仅见于仿古文本或学术论述。

四、古籍用例佐证 除《后汉书》外,《资治通鉴·唐纪》 亦有"安禄山叛夫,天下共诛"之载,印证其用于指称叛乱首恶的语义色彩。


主要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缩印本). 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
  2. 王力. 《王力古汉语字典》. 北京:中华书局,2000.
  3. 范晔. 《后汉书》. 中华书局点校本.

    注:古籍原文可通过"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ctext.org)或"国学大师"(guoxuedashi.com)在线查阅

网络扩展解释

“叛夫”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含义及用法如下:

一、基本释义


二、详细解析

  1. 词源与出处
    最早可见于《左传·昭公十四年》的典故:齐国大夫南蒯试图削弱权臣势力以巩固公室,却被齐景公斥为“叛夫”。尽管南蒯自称出于公心,但因其行为被视作背离君臣之道,故被定性为叛徒。

  2. 使用场景

    • 古代文献中多用于指责政治或道德层面的背叛者(如臣子背主、友人失信)。
    • 现代语境下可引申为对任何关系中违背信任、原则之人的批判,例如“他出卖团队,成了众人唾弃的叛夫”。

三、相关词汇


“叛夫”强调对信任或道义的严重背离,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贬义内涵。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左传》原文或权威词典(如汉典、查字典)。

别人正在浏览...

宝意崩离逋户不营册籍朝房充备仇雠春畲辞不达意词类赐临从放大理荡佚大士范民耕灌功勤含水灰棚魂飞魄荡检较肌肪极貌精思衿绅进用鸡头肉炕单泪如泉滴连枉龙爪罗敷蛮锦秘轨片词只句牵漫骞翥丘祷如牛负重入瘾扇伞沈范声色犬马伸剖霜收书面语说说笑笑踏容娘題地铜版纸痛愍偷偷望郡蚊虻襄尺校簿小孽息肌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