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辟雝的意思、辟雝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辟雝的解释

见“ 辟雍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辟雝”应为“辟雍”的异体写法,指代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礼制建筑和教育场所,常见于西周至汉代文献。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含义
    辟雍(或作“辟雝”)是周代贵族子弟的大学,建筑形制特殊,通常四周环水,象征教化如水流般普及。《白虎通义》记载:“天子立辟雍,行礼乐,宣德化”,其功能集教育、礼仪、政治于一体。

  2. 建筑特点
    形如圆形高台,外围环形水池(象征“圆璧”),中央为厅堂,东西南北各有门桥通向四方,体现“天圆地方”的宇宙观。汉代班固《白虎通》描述其“象教化流行”。

  3. 历史功能

    • 教育:西周时期为贵族子弟学习礼、乐、射、御等“六艺”的场所。
    • 礼仪:周王在此举行祭祀、宴饮、射箭等国家典礼(如《诗经·大雅·灵台》载“于乐辟雍”)。
    • 象征意义:代表天子“承天统物”的权威,体现“以礼治国”的思想。
  4. 文化影响
    后世将辟雍作为国家最高学府的代称,如东汉洛阳太学、明清北京国子监的中心建筑均沿用此名,清代乾隆帝更亲撰《辟雍碑》强调其“宣德明伦”的作用。

  5. 文献记载
    该词最早见于《诗经》《周礼》,如《诗经·大雅·文王有声》云:“镐京辟雍,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展现其凝聚四方臣民的政治意义。

若需进一步了解建筑细节或历代演变,可参考《汉书·礼乐志》《三辅黄图》等古籍,或考察北京国子监现存辟雍殿实物。

网络扩展解释二

辟雝

辟雝(bì lì)是一个汉字词语,由“辟”和“雝”两个部分组成。

部首和笔画

“辟”字的部首是“辛”,总共有8画;而“雝”字的部首是“隹”,总共有11画。

来源

“辟雝”一词源于古代汉语,用来形容描述一个人的容貌面目憔悴、形容不堪的样子。

繁体

《辟雝》在繁体字中写作“辟厲”或“鷿厲”。它们的部首和笔画与简体字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辟雝的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然而,该字的意思并未发生改变。

例句

1. 他一夜未眠,脸色苍白,显得十分辟雝。

2. 经历了那场灾难后,全村的人都面容辟雝,看起来十分憔悴。

组词

辟雝没有常见的组词形式。该词常以独立的形式使用,用来形容人的容貌或状态。

近义词

近义词包括:憔悴、枯槁、形容黯然无神等。

反义词

反义词包括:容光焕发、神采奕奕等,形容容貌和状态较好。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