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亲迎之礼。新郎亲御妇车,车轮行三周匝,再交由御人驾御。《仪礼·士婚礼》“御者代” 汉 郑玄 注:“行车轮三周,御者乃代壻。”《礼记·昏义》:“降出,御妇车,而壻授绥,御轮三周。” 孔颖达 疏:“御轮三周者,谓壻御妇车之轮三匝。”
(2).三度环绕。《左传·成公二年》:“ 齐 师败绩,逐之,三周 华不注 。”
(3).三周年。《南史·循吏传序》:“郡县居职,以三周为小满。”
“三周”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指周代亲迎礼中的环节,新郎需亲自为新娘驾车,车轮绕行三圈后交给御者。这一礼仪记载于《仪礼·士婚礼》和《礼记·昏义》,象征婚姻仪式的庄重性。
表示三次循环或绕行,如《左传·成公二年》中“三周华不注”描述齐军绕山三圈,后引申为多次重复的动作。
说明:以上释义综合《仪礼》《礼记》《左传》等典籍,现代时间用法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完整文献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来源。
《三周》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三个星期”的时间单位。
《三周》的部首是“十”(十字旁),并且具有“三”和“周”两个部分。
《三》的笔画数为3,拆分部首为“一”(横折),表示数值“三”。
《周》的笔画数为8,拆分部首为“口”(上部形状),表示“周围”、“循环”。
“三周”这个词出自中国古代时间单位的一种计量方式。在古代,一个周由七天组成,相当于现代的一周。而“三周”表示三个周的时间。
《三周》的繁体字为「三週」。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略有不同。《三周》的古代汉字写法为「叁週」。
1. 我将在三周后回来。
2. 这个项目需要三周的时间才能完成。
三周的组词包括“一周”、“二周”、“四周”等。
近义词:21天、三个星期、二十一天
反义词:一天、一小时、五分钟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