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乐官名。《周礼·地官·鼓人》:“鼓人掌教六鼓四金之音声,以节声乐,以和军旅,以正田役。”《宋书·符瑞志上》:“使鼓人拊鞞鼓,击钟磬,凤皇鼓翼而舞。”
(2).古代 鼓国 的人。《左传·昭公十五年》:“ 鼓 人或请以城叛, 穆子 弗许。” 汉 刘向 《说苑·贵德》:“ 中行穆子 围 鼓 , 鼓 人有以城反者,不许。”
“鼓人”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定义
指周代设置的乐官,隶属于地官,负责教授六鼓(雷鼓、灵鼓、路鼓等)和四金(錞、镯、铙、铎)的演奏,用于调节礼乐、协调军队行动及规范田猎劳役的节奏。
历史背景
《周礼·地官》记载:“鼓人掌教六鼓四金之音声,以节声乐,以和军旅,以正田役。”。汉代后改称“鼓吏”,如三国时期祢衡被贬为鼓吏的典故。
指春秋时期鼓国(今河北晋州一带)的国民。例如《左传·昭公十五年》提到“鼓人或请以城叛”,描述鼓国人试图叛变的事件。
鼓励他人
部分现代资料(如)将其解释为“激励他人”,但此用法缺乏古籍依据,可能是现代引申义。
错误释义
个别低权威性来源(如)误将其等同于“落井下石”,需注意辨别。
建议结合权威文献(如《周礼》《左传》)理解该词,避免混淆古今异义。
“鼓人”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的气势和行为非常有力、激励人心。它有着积极的意义,常常用来描述那些能够激发人们斗志与动力的人或事物。
“鼓人”这个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其中,“鼓”的部首是“鼠”,它的总笔画数是11;“人”的部首是“人”,它的总笔画数是2。
“鼓人”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庄子·生养》一章中。文章中记载了一个故事,讲述了一个鼓手在演奏鼓的时候,以其威风凛凛的姿态让众人感到无比的动力和激情。
“鼓人”的繁体字为「鼓人」。
在古时候,汉字“鼓”的字形与现在相似,只是稍微有些变化。而“人”的字形则与现在的有所不同,其组成元素更加简化。
1. 他的演讲真是鼓人心志,让大家都充满了斗志。
2. 这支队伍的士气非常高昂,他们的表现真是鼓人的。
激励人心、感人肺腑、鼓动人心、勇往直前、士气高昂
激发斗志、励志、振奋人心
泄气、气馁、失望、沮丧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