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谨严平易。 清 龚自珍 《徐尚书<代言集>序》:“谨读二公之文,规矩肃澹,学副厥遇。”
“肃澹”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字义、文献引用及相关解释综合理解:
清代龚自珍在《徐尚书<代言集>序》中提到:“谨读二公之文,规矩肃澹,学副厥遇。”,此处“肃澹”用于评价文章风格,既强调结构严谨(规矩),又体现平易流畅(澹)的特点。
适用于描述文学创作、艺术风格或人物品性,例如:
如需进一步了解“澹”的其他读音(如“tán”)或引申义,可参考《说文解字》等典籍。
《肃澹》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清静宁逸,指内心淡泊宁静、不为外界所动摇的境界。它由部首⺼(肉)和⼟(土)组成,总共有14画。
该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周礼·春官宗伯·大司农》: “素敛资肃澹,必宜孝敬,无佞邪言。”在古代文献中,肃澹常常与谦和宽容、淡泊名利、修身养性等概念相提并论。
在繁体字中,肃澹的写法是肅澹。
在古时候,汉字写法有多种变体。在《说文解字》中,肃澹的写法为“肃”(肉)+“紧”(绞丝)的合体字。在《康熙字典》中,肃澹的写法为“肅”(肉)+“谷”(田)+“水”。这些写法虽然有所不同,但都传达着内心安静平和、离尘脱俗的意境。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他的心态非常肃澹,不会被外界的诱惑所动摇。
2. 要追求真正的幸福,我们需要学会肃澹忍耐。
一些与肃澹相关的组词有:
肃然、肃穆、肃立、澹然、澹定、澹澹等。
与肃澹意义相近的词有:冷静、安静、淡泊、宁静、恬淡等。
与肃澹意义相反的词有:浮躁、繁忙、纷扰、焦虑、烦躁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