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钧衡的意思、秉钧衡的详细解释
秉钧衡的解释
谓执掌政权。 宋 乐史 《广卓异记·与同列子弟为丞相》:“如 頲 与其父友同秉钧衡者,自古未闻。”
词语分解
- 秉的解释 秉 ǐ 拿着,持:秉烛。 掌握、主持:秉正。秉公。 古代容量单位,一秉合六十斛。 姓。 笔画数:; 部首:禾; 笔顺编号:
- 钧衡的解释 .比喻国家政务重任。 唐 杨炯 《<王勃集>序》:“幼有钧衡之略,独负舟航之用。”《三国演义》第一○四回:“臣 亮 赋性愚拙,遭时艰难,分符拥节,专掌钧衡,兴师北伐,未获成功。”.喻指担负国家政务重
网络扩展解释
“秉钧衡”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形容执掌政权或掌握国家大权,常见于古代文献和文学语境。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义解析
-
字面含义
- 秉:意为“执掌、掌握”,如“秉政”;
- 钧:古代重量单位(约三十斤),象征权力,如“千钧一发”;
- 衡:原指秤杆,引申为“权衡、平衡”,代指国家治理。
组合意为“执掌国家权力的权衡”,即掌管政权。
-
引申含义
泛指身居高位、执掌国家政务,常用来形容宰相或重臣的职责。
历史出处与用例
- 文献记载
宋代乐史《广卓异记》提到:“如頲与其父友同秉钧衡者,自古未闻。”
《旧唐书·苗晋卿传》亦载:“及秉钧衡,小心畏慎,未尝忤人意。”
相关词汇与成语
- 近义词:秉钧持轴、秉钧当轴(均指掌握国家大权);
- 反义词:散带衡门(指退隐不仕)。
使用场景
该词多用于历史文献、古典文学或对古代政治制度的描述,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
网络扩展解释二
很高兴为您解答关于《秉钧衡》的问题!
《秉钧衡》这个词的意思是指持之以恒地权衡和衡量事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判。下面是有关《秉钧衡》的一些相关信息:
部首:秉(禾字头)、钧(金字底)
笔画:秉(9画)、钧(9画)、衡(12画)
来源:《秉钧衡》一词来自《周礼·春官·大宗伯》中,原意是指主持衡量和判决善恶的官员。后来引申为评判事物的标准和方式。
繁体:《秉钧衡》的繁体字形状与简体字形状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汉字写法中,秉的字形可能稍有差异,但整体上与现代相似。
例句:他秉钧衡的态度赢得了大家的认可和信赖。
组词:常见的相关词汇有衡量、权衡、公正、评判等。
近义词:比较、权衡、衡量、评估。
反义词:主观、片面、不公正、偏向等。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我会很乐意为您解答!
别人正在浏览...
嘊嘊变兵贬折縩綷材童妙妓镵鼎搀行夺市孱弱城里人措意隄捍弟窰斗叠对开恶发风颷風飡水宿风美奉侍副本负途膏脣拭舌诡夺骇怕横行介士画鹢葭莩家伎剪葺截断众流静谭酒馆谲略惧慑锯佣剀直麟趾学纶阁排外鞶鉴袢热抛丸缥致辟斥乒乓掊克确至区区小事绒毛撒敦舍宅诗趣收报瘦人摔倒耍手腕锁甲酥酡体己邪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