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同“ 水远山遥 ”。 元 张可久 《水仙子·归兴》曲:“云莽莽 冯公岭 ,浪滔滔 扬子江 ,水远山长。” 明 刘基 《长相思》词:“山悠悠,水悠悠,水远山长处处愁,那堪独倚楼。”
(2).谓山河辽阔。 后蜀 欧阳炯 《南乡子》词之一:“日暮江亭春影渌,鸳鸯浴,水远山长看不足。”
“水远山长”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释:
形容路途遥远、山川阻隔
指两地相隔甚远,交通困难。例如宋·辛弃疾《临江仙》中“如今水远山长”,表达对远方故人的思念。
指山河辽阔
侧重地理空间的广阔性,如后蜀·欧阳炯《南乡子》中“水远山长看不足”,描绘山河的壮丽景象。
经典出处
古籍用例
明代刘基《长相思》中“水远山长处处愁”,借地理阻隔表达愁绪。
《水远山长》是一个常用的成语,意为水面很宽,山势很长,形容地域广阔的景象。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大自然中壮丽恢宏的景色,给人一种开阔、壮丽而又美丽的感觉。
《水远山长》这个成语的拆分及其部首和笔画如下:
水(三点水,3画)
远(辶部,4画)
山(山字旁,3画)
长(长字头,8画)
《水远山长》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唐代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中一首诗写到:“水远山遥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这句描述了水面的宽阔和山势的长远,后来成为了常用的词组。
《水远山长》的繁体字为「水遠山長」。
古时候,《水远山长》的汉字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其中“长”字在古代写作“長”,“远”字在古代写作“遠”。
1. 这座城市的风景如画,水远山长,给人一种宁静而壮丽的感觉。
2. 从山顶望去,远处的湖泊宛如一面镜子,水远山长,美不胜收。
1. 远水知有鱼
2. 长夜漫漫
3. 山高水长
4. 江山如画
1. 山清水秀
2. 山明水净
3. 山青水绿
1. 一望无际
2. 一马平川
3. 眼界狭窄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