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持的意思、谨持的详细解释
谨持的解释
谨慎守持。 元 戴良 《许丞传》:“为政去觚角,絀雕琢,以平易质实为务,而尤谨持其廉行。” 明 金幼孜 《送新复古之官临江序》:“遂託跡方外,既若干年,即守京刹之座,粗衣菲食,谨持律戒。” 清 朱之瑜 《安南供役纪事》:“於焉有客外至,是非问奇,书掌布画,确字谨持。”
词语分解
- 谨的解释 谨 (謹) ǐ 慎重,小心:谨慎。谨严。谨防。勤谨。谨小慎微。 郑重,恭敬:谨启。谨祝。 笔画数:; 部首:讠; 笔顺编号:
- 持的解释 持 í 拿着,握住:持笔。持枪。持牢(把稳)。 遵守不变:坚持。持久。持操(保持节操)。持之以恒。 主张,掌管:主持。持平。持国。持重。持之有故(立论有根据)。 对待,处理:持身(对待自己)。持盈。持
专业解析
“谨持”是现代汉语中较为少用的书面词汇,其核心含义包含以下三个层面:
一、词义解析
“谨”表示慎重、恭敬的态度,《说文解字》释为“慎也”;“持”指把握、坚守的状态,《广雅》训作“执也”。二字组合后构成并列式复合词,强调“以审慎的态度维系某种准则或状态”,如《朱子语类》中“谨持规矩,不敢逾越”的用法。
二、语义特征
- 行为维度:特指在特定情境下保持严谨克制的行为模式,如《曾国藩家书》所述“谨持门户,不敢稍懈”的治家态度。
- 心理维度:蕴含自我约束的心理机制,体现儒家“克己复礼”的道德要求,参考《四书章句集注》对君子修养的阐释。
三、现代应用
在当代语境中主要用于:
- 学术领域描述严谨的治学态度(例:谨持史料考证原则)
- 公文写作中表达恪守规章的立场(例:谨持法律底线)
- 传统文化研究相关论述(例:谨持礼法传统)
该词在现代《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及《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16)中均有收录,属于典型的文言语汇在现代汉语中的遗存现象。其使用需注意语体适配性,多出现在学术论著、公文文书等正式语境。
网络扩展解释
“谨持”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jǐn chí,其核心含义为“谨慎守持”,强调以审慎的态度坚持原则或行为规范。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 谨:指谨慎、小心,如“勤谨”“拘谨”;
- 持:意为保持、维护,如“持守”“坚持”;
- 组合后表示以严谨的态度坚守某种准则或品行。
2.文献出处与用法
- 元代:戴良《许丞传》中提到“尤谨持其廉行”,形容官员廉洁自律的操守。
- 明代:金幼孜描述僧人“谨持律戒”,指严守佛教戒律。
- 清代:朱之瑜在《安南供役纪事》中用“确字谨持”表达对文字书写的严谨态度。
3.应用场景
- 多用于形容品德修养(如廉洁、守戒)、行为规范(如治学、为政)或具体事务的严谨处理(如文书、礼仪)。
4.近义词与关联词
- 近义词:谨守、恪守、慎行;
- 关联词:谨言慎行、持正不阿。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或历史语境,可参考《汉语辞海》等工具书。
别人正在浏览...
把握跛觋不动声色超邈承授蹴瓶伎大氅打冲锋担不起单孑独立灯晕砥路抵鹊丢面子底掌二图翻供風檣陣馬抚征甘愿公便弓鞵弓冶苟美丱齿顾言汉僧豪估华皓混混获陇望蜀谨小客僧控绁旷霁遛步冒浊眉诩没帐孟诸啮臂为盟贫乏强求切玉刀骑箕尾青台欺人眼目囚桎柔远镇迩神魔首倡肃谢投荒我负子戴显崇陷辱宵禁泄云协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