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晨夕的意思、晨夕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晨夕的解释

犹朝夕。旦与暮。天天;时时。 晋 陶潜 《移居》诗之一:“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逯钦立 校注:“数晨夕,算过了几朝几夕,言过日子。”《宋书·自序》:“入为通直郎,时上多行幸,还或侵夜, 邵 启事陈论即为简出。前后密陈政要,上皆纳用之,深相宠待,晨夕兼侍。” 宋 苏舜钦 《迁居》诗:“仰首羡日月,晨夕苦奔趋。” 冰心 《寄小读者》十六:“在 北京 城里,不能晨夕与湖山相对。”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晨夕是汉语中表示时间范畴的合成词,由“晨”与“夕”两个单字构成,字面意义指清晨与傍晚,引申为全天候的时间跨度或日常生活的循环往复。以下从词义、用法、文化内涵等角度分述:

  1. 基本词义

    “晨”指日出前后的时段,《说文解字》释为“早昧爽也”;“夕”指日落后至月出前的时间,《玉篇》注为“暮也”。两者合称最早见于《晋书·陶潜传》:“未尝有所造诣,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以为晨夕之欢。”此处“晨夕”代指日常起居的每一个时刻,强调时间的连贯性(来源:《汉语大词典》)。

  2. 引申用法

    在文学语境中,“晨夕”常借代时光流逝或生活常态。例如唐代诗人王维《赠房卢氏琯》中“晨夕见乡里,自然无外慕”,以“晨夕”表达对平凡生活的珍视(来源:《全唐诗》)。现代汉语中,该词多用于书面语,如“晨夕相伴”“共度晨夕”,突显长久陪伴的意境(来源:《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3. 文化意涵

    “晨夕”承载中国传统文化对自然时序的敬畏,如《礼记·月令》强调“敬授民时”,晨昏交替被视为天道规律。宋代朱熹《观书有感》中“晨夕推移何日了”,更将“晨夕”与人生哲思结合,隐喻生命循环(来源:《朱子语类》)。当代语言研究中,“晨夕”还被用于分析汉语双音节词的构词规律,体现单字互补成词的特征(来源: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

  4. 近义与反义

    近义词如“旦暮”“朝夕”,均以时间对立统一表达全天候概念;反义词则需拆分单字,如“晨”对“昏”、“旦”对“夕”。需注意“晨夕”与“晨昏”的差异,后者更侧重昼夜温差或礼仪规范(如“晨昏定省”)(来源:《汉语同义词辨析词典》)。

“晨夕”既是具体的时间指称,又是抽象的文化符号,其语义演变反映了汉语词汇从具象到抽象的拓展规律。

网络扩展解释

“晨夕”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义
由“晨”(早晨)和“夕”(傍晚)组成,字面指一天的开始与结束,引申为全天、从早到晚,也可表示时间的延续性,即“天天、时时”。

二、出处与用法

  1. 文学引用:陶潜《移居》诗“乐与数晨夕”中,“晨夕”指日常相处的时光。
  2. 历史文献:《宋书·自序》用“晨夕兼侍”描述日夜侍奉的场景,强调时间上的频繁性。
  3. 现代用法:多用于书面语或名字中,如冰心作品提到“不能晨夕与湖山相对”,表达对自然景观的向往。

三、近义词与扩展

该词既描述具体时间段(早晨到晚上),又抽象表达时间的持续与循环,常见于文学与历史文本,兼具实用性与意境美。

别人正在浏览...

安集闇默嗷然白描暴禁弊衣蔬食拨剌侪流粗心浮气呆怔得神都都知发碇仿冒風隊风律肤陋黑马弘旨化力化易蝴蝶花回馈胡同籛铿醮告假造撅笔口吧吧穬麦蘖来辕良遇连形敛瘗犂庭扫穴埋祟毛虫祖敏惠民天模特儿拟斥葩髿前典钳击青鹤庆緜痊可软木画散略试差十夫客石鸡时用受纳淑淑僮儿微霜问名财无猜闲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