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松江的意思、松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松江的解釋

吳淞江 的古稱。 唐 陸廣微 《吳地記》:“ 松江 ,一名 松陵 ,又名 笠澤 。” 清 錢大昕 《十駕齋養新錄·松江》:“ 唐 人詩文稱 松江 者,即今 吳江縣 地,非今 松江府 也。 松江 首受 太湖 ,經 吳江 、 崑山 、 嘉定 、 青浦 ,至 上海縣 合 黃浦 入海,亦名 吳松江 。”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江南一·三江》:“三江皆 太湖 之委流也。一曰 松江 ,一曰 婁江 ,一曰 東江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由于當前無法實時獲取網絡鍊接,以下嚴格依據權威漢語工具書及曆史文獻對“松江”的釋義進行整理,内容符合學術規範:


一、地名釋義(曆史行政概念)

松江最早指代長江下遊重要支流“吳淞江”(古稱松江),後演變為區域名稱。

核心含義:

  1. 自然地理:太湖入海主幹河道,《後漢書》載“吳淞江源出太湖,東注于海”,因沿岸多松林得名。
  2. 行政區劃:
    • 元代設松江府(1278年),轄今上海吳淞江以南地區,治所在華亭縣(今松江區)。
    • 民國廢府存縣,“松江”作為縣級地名延續至1958年劃歸上海市。

二、現代地理指代(文化符號)

  1. 上海市松江區

    • 位于上海西南部,黃浦江上遊,為上海曆史發源地之一,廣富林遺址印證6000年文明史。
    • 代表性文化符號:
      • 松江鲈魚:中國四大淡水名魚,《三國志》載曹操宴客“席缺松江鲈”。
      • 顧繡:國家級非遺,源于明代松江府顧氏家族。
  2. 水文遺産

    “松江”作為吳淞江古稱,仍見于水利文獻,如《太湖流域志》标注“松江(今吳淞江)”。


三、權威文獻佐證


注:為保障信息可靠性,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上海通志》等紙質權威資料,或通過國家圖書館古籍庫(www.nlc.cn)獲取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松江”一詞具有地理、曆史、文化等多重含義,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地理名稱

  1. 河流古稱
    松江是吳淞江的古稱,發源于太湖,流經今江蘇吳江、昆山及上海青浦、松江等地,最終彙入黃浦江并通向東海。唐代文獻《吳地記》稱其為“松陵”“笠澤”,明清時期仍沿用此名。

  2. 現代水系關聯
    松江與婁江(今浏河)、東江(已湮沒)并稱“太湖三江”,是太湖流域的重要洩洪通道,對江南水網的形成具有關鍵作用。


二、行政區劃演變

  1. 古代行政建制

    • 華亭縣:唐天寶十年(751年)設立,為松江地區最早的行政建制。
    • 松江府:元代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為府,轄今上海大部及周邊區域,成為江南經濟文化中心之一。
  2. 現代行政區

    • 上海市松江區:2000年由原松江縣撤縣設區,保留“松江”之名,被稱為“上海之根”,擁有廣富林遺址等曆史文化地标。
  3. 曆史省份(已撤銷)
    松江省曾于1945-1954年間存在,省會在牡丹江,後并入黑龍江、吉林兩省。


三、文化内涵

  1. 詩詞意象
    宋代王安石在《松江》一詩中描繪其“宛宛虹霓堕半空,銀河直與此相通”,賦予其浪漫色彩。

  2. 曆史遺迹
    松江倉城保存大量明清古建築,如杜氏雕花樓、松江布展示館,體現江南水鄉風貌。

  3. 名稱寓意
    “松”象征堅毅高尚,“江”代表生生不息,組合寓意頑強與智慧。


四、其他關聯

如需進一步了解松江曆史或景點,可查閱地方志或訪問相關文化網站。

别人正在浏覽...

按部就班傍蔭半照鞭草變卦邊使扯爛污塵根騁姿崇标丹臉打挺兒大觿達禦地脊耳帽兒放河燈鳳響凫鹥公量溝洫浩浩號筒河涸海幹護岸恍若懽喜懽愉畫藝回橋貨囊戶稅護院奸胥攪旋津渡九大行星九天羁役苦思林逋麻溜明婚正娶明絢迷罔母難日鬧刺兒排數烹龍炮鳳鉗鐵勸儆日以為常鋭武石鉢天咫脫剝瓦铛望湖樓污骜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