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笋蕨的意思、笋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笋蕨的解释

竹笋与蕨菜。 宋 苏轼 《与参寥师行园中得黄耳蕈》诗:“萧然放箸东南去,又入春山笋蕨乡。”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六:“既归竹窗下,则山妻稚子作笋蕨,供麦饭,欣然一饱。”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笋蕨是汉语中一个复合名词,由“笋”和“蕨”两种植物名称组合而成,常用于指代春季的时令野菜,或象征山野简朴的生活意趣。以下从汉语词典释义、植物学特征及文化意象三方面详细阐释:


一、字词释义

  1. 笋(sǔn)

    指竹的嫩芽,可食用。《说文解字》释为“竹胎也”,强调其新生形态。《现代汉语词典》定义为“竹的嫩芽,味鲜美,可做菜”。

    例:春笋、冬笋。

  2. 蕨(jué)

    指蕨类植物的嫩叶,古代称“鳖脚”,《尔雅·释草》载:“蕨,鳖也。”其卷曲嫩叶可食。《汉语大词典》释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嫩叶可食,根状茎可制淀粉”。

    例:蕨菜、薇蕨。

  3. 笋蕨合用

    泛指竹笋与蕨菜两类春季山野食材,常并提以代指时令野菜或清贫饮食。如宋代陆游《幽居》诗:“笋蕨何妨淡煮羹”,即以“笋蕨”喻田园蔬食。


二、植物学特征

  1. 笋(竹笋)

    • 来源:禾本科竹亚科植物的幼芽。
    • 生长:破土而出后迅速木质化,故采摘要及时。
    • 食用价值:富含膳食纤维、氨基酸,低脂低糖(参考《中国植物志》)。
  2. 蕨(蕨菜)

    • 来源:凤尾蕨科蕨属植物的拳卷嫩叶。
    • 特征:叶柄细长,叶片展开呈羽状。
    • 食用注意:含原蕨苷,需焯水去毒(据《中华本草》记载)。

三、文化意象

  1. 象征隐逸生活

    古代文人常以“笋蕨”寄托山居之志。如《诗经·召南·草虫》以“陟彼南山,言采其蕨”起兴,后世诗词多借笋蕨表达远离尘嚣之意。

  2. 代表时令与俭朴

    作为春季易得的野生食材,“笋蕨”成为农耕文化中“靠山吃山”的典型符号。朱熹《春日》中“胜日寻芳”暗含采撷时蔬之趣,呼应民间“春食野蔬”的传统。


四、现代应用

今“笋蕨”仍用于描述地方饮食文化,如浙江天目山“笋蕨羹”、福建“红糟笋炒蕨菜”等菜肴。在文学创作中,此词延续了自然意象与田园情感的承载功能。


参考资料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3.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 科学出版社.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5. 朱熹.《朱子文集》. 中华书局.

网络扩展解释

“笋蕨”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笋”(竹笋)和“蕨”(蕨菜)组成,具体解释如下:

1.基本释义

指竹笋与蕨菜两种植物,常作为山野蔬菜的代表。两者均为传统中式饮食中的食材,尤其在春季常见于山林地带。

2.结构与词性

3.文学引用与文化意涵

在古代诗词中,“笋蕨”多用于描绘隐逸山居或田园生活的场景,例如:

4.象征意义

“笋蕨”不仅指代食材,还暗含以下文化意象:

5.英文翻译

可译为“bamboo shoots and fern”(参考)。

“笋蕨”是一个兼具自然属性与文化内涵的词汇,既反映古代饮食文化,也承载文人墨客对山水田园的情感寄托。

别人正在浏览...

百花齐放抱犊变眚别敬庇赖笔研毕业生藏躲车殆马烦逞酒澄清笞叱斥责迭字诗断背发蒙启滞犯分方将风艇共産主义供尖宫廏尹管朗黑价白日喉鸣互通有无旧雅窥纪量罚踉踉跄跄炉韛猕猴戏命词纳佑褭褭贫农皮笑肉不笑毗助洽谈琼屑丘祷确斗人怀三通纱锭山曲生生世世升首十七字诗水里纳瓜说到点子上送从耸肩缩背拓写屉柜铜章吏拖蹋仙龛仙液琼浆熙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