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竖起耳朵。形容注意地听。《国语·周语下》“听无耸” 三国 吴 韦昭 注:“不耸耳而听也。”《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 植 益内不自安” 裴松之 注引《典略》:“观者骇视而拭目,听者倾首而耸耳。”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上:“九花虬即 范阳 节度 李德山 所贡,额高九寸,毛拳如麟,头颈鬃鬣,真虬龙也。每一嘶,则羣马耸耳。”
(2).高起的耳朵。《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神仪明秀,朗目疎眉,细形长额耸耳,耳孔各有十餘毛,出外二寸许。”
“耸耳”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动作描述:指人或动物竖起耳朵专注倾听或保持警觉的状态。
形态特征:指耳朵高起或形状突出的生理特征。
扩展解析:
不同语境下需结合具体含义选择释义。若需更多古籍用例,可参考权威词典来源。
《耸耳》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指耳朵竖立、挺立或突出。耳朵耸立时通常表示警觉或恐惧的状态。
《耸耳》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耳(ěr),它的总笔画数为10画。
《耸耳》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庄子·秋水》这篇古代文学作品。在文中,有一句描述道:“鬼神害怕则耸耳”,意指鬼神恐惧时耳朵会竖立起来。
《耸耳》这个词的繁体字为「聳耳」。
在古代汉字中,「耸耳」一词的写法可能有所变化。由于汉字的演变和发展,不同的历史时期可能会使用不同的字形。但总体上,古时候的写法和现代基本相似。
以下是一些使用「耸耳」一词的例句:
以下是一些由「耸耳」组合而成的词语:
以下是一些与「耸耳」意思相近的词语:
与「耸耳」相反的词语是「耷拉耳朵」,即耳朵下垂或不竖立的状态。
安抚暗箱傲虐八股文鄙谬逼狭残英草料昌蒲襜襦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雏稚摧藏点辱叠绕递胜递负东方人东山高卧独妇山方殷翻腾蜂狂蝶乱风俗浮子换鹅书幻泡火鸡火味揃刈郊圻絶卖科考恐呵困辱乐喝喝敛手待毙赁借里域梅山庙牲眯盹儿冥化劈着千金价遶束日华睿化圣祖时趣守困素车白马夙习同功脱发荼荠违利赴名猥巷五扰吴王脍余诬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