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耸耳的意思、耸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耸耳的解释

(1).竖起耳朵。形容注意地听。《国语·周语下》“听无耸” 三国 吴 韦昭 注:“不耸耳而听也。”《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 植 益内不自安” 裴松之 注引《典略》:“观者骇视而拭目,听者倾首而耸耳。”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上:“九花虬即 范阳 节度 李德山 所贡,额高九寸,毛拳如麟,头颈鬃鬣,真虬龙也。每一嘶,则羣马耸耳。”

(2).高起的耳朵。《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神仪明秀,朗目疎眉,细形长额耸耳,耳孔各有十餘毛,出外二寸许。”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耸耳"是一个由"耸"和"耳"构成的动宾结构词组。从汉语词典角度解释:

一、词义分解

  1. "耸"字本义为耳聋(《说文解字》),后引申出高起、直立之意。《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标注"耸"为动词,释义为"向上抬起;直立"(商务印书馆,2016)。
  2. "耳"指听觉器官,《汉语大词典》载明其基本义为"人和哺乳动物的听觉与平衡器官"(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

二、组合词义 该词组通过"动作+器官"的构词法,形象描述耳朵竖直的动作状态。在具体语境中可表现为:

  1. 形容动物警觉时竖起耳朵的动作,如"猎犬耸耳谛听"
  2. 描写人专注倾听时的体态特征,如"他耸耳细听窗外动静"

三、文学应用 该词常见于文学描写,如沈从文在《边城》中写道:"黄狗耸耳蹲坐门边",生动刻画犬类警觉姿态(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四、词性特征 属动词短语,具有动态描摹功能,多用于具象化场景描写,体现汉语"以形表意"的构词特点。

网络扩展解释

“耸耳”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1. 动作描述:指人或动物竖起耳朵专注倾听或保持警觉的状态。

    • 常用于形容对声音或信息的高度关注,例如:“犬类在警觉时会耸耳细听周围的动静。”
  2. 形态特征:指耳朵高起或形状突出的生理特征。

    • 可用于描述外貌,如《南史》记载陶弘景“细形长额耸耳”,即强调耳朵的高耸形态。

扩展解析:

不同语境下需结合具体含义选择释义。若需更多古籍用例,可参考权威词典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阿嚲回单父丑虏丹浦登禅定理地神鄂博方者赋客凫徯弓身乖盭拐湾孤宦桂饵薅恼洪烈花簇黄经矐睒监兵缣缃嘉鱼击败金华山迥然不群酒米圆旧手空劣款谢淩跨灵阃露积穆安津蒲鞯球路丘嫂期质伤科山公酩酊氏谱数词税期素管俗世大山踢秃投传而去外力伪辩吾家麒麟武勇下口涎缕险遭不测下上鞋弓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