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菖蒲。昌,通“ 菖 ”。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边,有淡红色根茎,叶子呈剑形,夏天开花,淡黄色,肉穗花序。根茎可做香料,中医用做健胃剂,外用可以治牙痛、齿龈出血等。《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其东则有蕙圃衡兰,芷若射干,穹穷昌蒲,江离麋芜,诸蔗猼且。”按,《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作“菖蒲”。
昌蒲(亦作“菖蒲”)是汉语词汇中特指一类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兼具药用、文化及民俗价值。以下从词典释义、植物特性、文化寓意三方面详解:
《汉语大词典》释“昌蒲”为:“即菖蒲。天南星科植物,根茎可入药。”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说文解字注》(中华书局)。
根茎粗壮横生,叶剑形直立,初夏开黄绿色肉穗花序,多生于沼泽、溪畔。
《本草纲目》载其根茎“味辛温,主治风寒湿痹、咳逆上气,开窍醒神”。现代研究证实其挥发油(如细辛醚)具镇静、抗炎作用。
端午节与艾叶同悬门户,取“辟邪驱疫”之意(《荆楚岁时记》:“端午以菖蒲作人形,悬于户上”)。
因菖蒲耐寒常青、不染淤泥,宋代起被文人喻为“君子之操”。陆游《菖蒲》诗赞:“寸根蹙密九节瘦,一拳突兀千金值。”
传统绘画中与石榴、蝙蝠组合,谐音“昌福”,寓意家族兴旺(《中国吉祥图案》)。
参考文献:
: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第7卷,第112页。
: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华书局,2013年,第45页。
: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部·菖蒲》,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卷十四。
: 《中华本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第8册。
: 宗懔《荆楚岁时记》,中华书局校注本,2018年,端午篇。
: 陆游《剑南诗稿·卷三十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 王树村《中国吉祥图案集成》,河北美术出版社,1992年,第203页。
“昌蒲”一词的释义需结合不同来源综合分析,主要包含以下两个层面的解释:
植物学释义
即“菖蒲”,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常见于水边环境。其根茎呈淡红色,叶片为剑形,夏季开淡黄色肉穗花序。根茎具有药用价值,中医将其作为健胃剂,外用可缓解牙痛、牙龈出血等症状,同时也可作为香料使用。
文化引申义
部分词典(如查字典)提到“昌蒲”可形容繁荣昌盛的景象,但此用法在权威文献中较少见,可能与“菖蒲”的植物特性(如茂盛生长)相关,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补充说明
需注意“昌蒲”与“菖蒲”为通假关系,现代规范用字多写作“菖蒲”。若涉及文学比喻,建议优先参考具体文本的上下文含义。
闇记八凯宝镈驳究侧击车口舂淙传袋春困秋乏戳不住楚俗翠莲国存定弹盘道德原则等压线帝关东君飞刍干历狗带绶观风黄蜨曶霍贱辈浅浅郊祁集灵君子固穷考问颗恰连牵凌车灵虬六畜道粝粢屡屡鸣玉燕派充普尔千峰万壑清词穷思毕精碛磈取迳瑞雪塞上马墒情沙参石韦岁寒三友速寇蜩羹同閈通行本吐火罗退黜涒叹僞薄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