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困窘和侮辱。《战国策·秦策三》:“大夫 种 事 越王 ,主离困辱,悉忠而不解。”《史记·朝鲜列传》:“困辱亡卒,卒皆恐。”《旧唐书·忠义传下·高沐》:“虽不死,备尝困辱矣。” 清 姚鼐 《记萧山汪氏两节妇事》:“日欺陵困辱,两孺人不为动。”
“困辱”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kùn rǔ,由“困”(困窘)和“辱”(侮辱)组合而成,表示既处于困境又遭受屈辱的状态。以下是详细解释:
字义分解
历史用例
现代应用
可用于形容个人或群体在逆境中同时承受物质匮乏和精神打击,如:“流离困辱”“备受困辱”等。
“困辱”一词强调双重困境,既包含客观的生存压力,也包含主观的尊严受损,常见于描述历史人物遭遇或社会弱势群体的境况。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多带有沉重、悲壮的情感色彩。
困辱是一个汉字词语,具有贬义,表示被困、受辱的意思。
困辱由“囗”和“辱”两个部首组成。其中,“囗”是四角形的部首,表示围住、封闭的意思,“辱”是含义为羞辱、侮辱的字边,是一个独立的字形。
困辱的总笔画数为13画。其中,“囗”部分为3画,“辱”部分为10画。
困辱是古代汉语,最早见于《诗经·大雅·荡》:“有骛无难,无有困辱。”表示没有难度、没有困扰或辱骂。困辱是成语,用来形容被人欺凌、羞辱的状况。
在繁体字中,困辱的写法保持不变,仍然是「困辱」。
困辱的古时字形与现代稍有不同。古代的「困」字写作「困」, 「辱」字写作「辠」。字形变化主要发生在辱字的上部,由「辰」变为了「母」,古字形多呈现象形意符号或各种抽象的象形联结字。
1. 生活中遭受困辱是一种痛苦的经历。
2. 他不愿意再忍受更多的困辱,选择了离开。
1. 困境:表示陷入困难或困住的处境。
2. 困扰:表示困难、问题引起的烦恼或困惑。
3. 辱骂:表示侮辱、羞辱的言辞。
1. 羞辱:指公然或暗地里使人感到耻辱、难堪。
2. 凌辱:指侮辱、欺負、辱駡。
尊崇:表示尊敬、崇敬、尊重。
安顿百巧成穷宝锷被动式悖语表抒避猫鼠波导博物朝司车门称嗟陈衡恪尘相宸宇迟景醇乐黮漶弹诘底许钝磔发笄梵道飞盐分子运动论狗油苟悦横箫混说火绝翦弊将尉焦脆郊驿进向九曜襕袍揽辔登车龙宫隆贶纶闱芒焰牛顿第三定律牛鱼恧然陪祀辟陋奇特让路善贾而沽山吏部省放使家遂亡溯流徂源天郄舃凫外流衔级下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