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言束手待毙。《廿载繁华梦》第三四回:“ 傅子育 道:‘天下哪有敛手待毙的?’不如合同三家,并约 潘氏 ,各出些款项,报效赎罪,你道何如?”
“敛手待毙”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比喻遇到困难时不积极采取解决措施,而是被动等待失败或灭亡。其字面意思为“捆起手来等死”,强调消极应对危机的态度。
源自宋代洪迈的《容斋续笔·靖康时事》:“以堂堂大邦,中外之兵数十万,曾不能北向发一矢、获一胡,端坐都城,束手就毙。”
(注:部分文献中“束手就毙”与“敛手待毙”为同义表达。)
“束手待毙”“坐以待毙”等,均表示被动接受不利结局。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历史背景,可参考《容斋续笔》或相关成语词典。
《敛手待毙》是一个成语,意指对强敌采取敛手不动的策略,等待时机,然后突然发起攻击以取得胜利。
《敛手待毙》这个成语的部首拆分为手(扌)和母(母),共计13个笔画。
《敛手待毙》最早出现在《史记·项羽本纪》中。繁体字为:斂手待斃。
在古代,敛手待毙的“敛”字曾经有过另一种写法,即“斂”。这种写法在古籍中常见。
他面对比自己实力强大的对手,决定敛手待毙,等待机会。
敛财、敛迹、敛容、待毙
近义词:观机待变、缚手待毙
反义词:铁腕行动、激流勇进
八荒避躲禀奏避生逋仙不着边际产期成体程择翢翢盗穵芳甸公爵冠场故府含渍画槛忽突讲析降祉牋毫樫鸟较谈饥罢警笛金枝叶两淮凉适廉义膫儿裂鼻流彗论除率从没骨鸣凤朝阳名望鸟聚逆女弄巧趋朝日积月累入览三禅山主声猷识达谁家子苏涂犆牲田畜僮男涂路脱桃婴儿婉曼晚憇文蛤舞手五纬綫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