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四伐的意思、四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四伐的解释

(1).用武器击刺四次。《书·牧誓》:“不愆于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齐焉。” 孔 传:“伐,谓击刺。少则四五,多则六七以为例。”

(2).古代乐舞以“四伐”象征征伐四方。《史记·乐书》:“夫乐者,象成者也。总干而山立, 武王 之事也……夹振之而四伐,盛威於中国也。” 裴駰 集解引 王肃 曰:“四伐者,伐四方与 紂 同恶者。一击一刺为一伐也。” 张守节 正义:“夹振,谓 武王 与大将夹军而奋鐸振动士卒也。言当奏《武》乐时,亦两人执鐸夹之,为节之象也。凡四伐到一止,当伐 紂 时,士卒皆四伐一止也……故作《武》乐儛者,亦以干戈伐之象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四伐”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双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军事领域的含义

  1. 定义
    指用武器连续击刺四次的行为,源于古代军事训练或实战动作的规范。
  2. 出处与背景
    最早见于《尚书·牧誓》,记载周武王在牧野之战前训诫士兵:“不愆于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齐焉。” 这里的“伐”指击刺动作,要求士兵在进攻时保持节奏统一,避免混乱。

二、乐舞文化的象征意义

  1. 定义
    古代乐舞中通过特定动作(四次击刺)象征对四方的征伐,体现武王伐纣的历史事件。
  2. 出处与表现
    《史记·乐书》描述周代乐舞《武》时提到“夹振之而四伐,盛威于中国”,指舞者持兵器四次击刺,代表武王征服四方诸侯的威仪。这一动作也被视为古代礼仪舞蹈与军事历史的结合。

三、扩展与应用

提示:若需进一步了解文献原文(如《牧誓》《乐书》),可参考相关古籍或权威历史研究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四伐》的意思

《四伐》是一个中文词语,意为四次征伐。其中,“四”指的是次数,“伐”指的是征伐、攻打。

拆分部首和笔画

《四伐》的部首为“人”、“木”,笔画为12画。

来源

《四伐》这个词来源于古代历史事件中的四次征伐。在古代社会中,许多国家和王朝会对其他国家进行征服和攻打,以扩大领土和统一政权。四伐则代表了发起了四次征伐。

繁体

《四伐》的繁体字为「四伐」。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可能与现代不同。对于《四伐》来说,可能的古代汉字写法包括:「肆伐」、「䧱伐」等。

例句

1. 历史书上记载了国君进行四伐的经过。

2. 这个古代王朝以他们的四伐闻名于世。

3. 那位将军靠着四伐战胜了强大的敌人。

组词

四面八方、四海为家、四方八面、伐木、征伐

近义词

四次征伐、四度攻打

反义词

和平、调和、联合、合作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