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山名。在今 四川 宝兴 南。《文选·左思<蜀都赋>》:“廓 灵关 而为门,包 玉垒 而为宇。” 刘逵 注:“ 灵关 ,山名,在 成都 西南 汉寿 界。” 晋 常璩 《华阳国志·蜀志》:“ 杜宇 称帝……乃以 褒斜 为前门, 熊耳 、 灵关 为后户。” 南朝 齐 谢朓 《谢隋王赐紫梨启》:“味出 灵关 之阴,旨玠 玉津 之澨。”
(2).指险要的关隘。 南朝 梁 吴均 《边城将》诗之二:“僕本边城将,驰射灵关下。” 唐 王勃 《三国论》:“乃知德之不修,栈道灵关不足恃也。” 明 刘基 《龙虎台赋》:“杰彼神臺,在京之郊,金城内阻,灵关外包。”
(3).道教语。指仙界的关门。 唐 吴筠 《高士咏·河上公》:“灵关畅玄旨,万乘趋道风。”《云笈七籤》卷九:“登七宝於 玄圃 ,攀飞梯於灵关。”
(4).道教语。指人体内部器官的重要部位。《黄庭内景经·仙人》:“火兵符图备灵关。” 梁丘子 注:“诸图可以守备灵关,即三关四关等身中具有之。”《云笈七籤》卷五一:“迴降我形,安镇灵关,拘魂御魄,万神自欢。”
“灵关”一词的含义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详细解释:
地理名称(山名)
指位于今四川宝兴县南部的山岭,最早见于《文选·左思〈蜀都赋〉》:“廓灵关而为门,包玉垒而为宇。”刘逵注明确其地理位置在“成都西南汉寿界”。晋代常璩《华阳国志·蜀志》及南朝谢朓的诗文中也多次提及,印证其历史地理意义。
军事关隘
引申为险要的关塞,如唐代王勃《三国论》称“栈道灵关不足恃”,明代刘基《龙虎台赋》用“灵关外包”形容关隘的屏障作用,南朝吴均《边城将》诗更以“驰射灵关下”展现边塞风貌。
道教仙界概念
指仙界的门户,如唐代吴筠《高士咏》中“灵关畅玄旨”描述通往仙界的关门,《云笈七籤》载“攀飞梯於灵关”象征登仙之径。
道教人体术语
用于内丹修炼,指人体内部关键窍穴或器官。《云笈七籤》等典籍将“灵关”与吐纳练气结合,强调其作为精气运行枢纽的重要性。
以上释义综合了历史文献、文学作品及道教经典,涵盖地理、军事、宗教等多重维度。
灵关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分组成,分别是“灵”和“关”。
“灵”字的部首是“火”,一共有5个笔画;“关”字的部首是“门”,一共有6个笔画。
“灵关”一词最早出现在《毛诗·郑风》中,用来形容心灵交锋的地方,也可以用来代指决定胜负的关键。后来,这个词逐渐多用于形容人的思维敏捷、眼光独到的状态。
繁体字“灵關”和简体字“灵关”有相同的意思,只是书写形式上有所差异。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一些不同。根据《康熙字典》的记载,古代的“灵”字写作“”。
1. 他在灵关处抓住了机会,成功地解决了问题。
2. 我们需要保持灵关的状态,才能够在竞争中取得优势。
灵感、灵活、灵敏、关键、关注、关怀。
敏锐、聪明、机智。
迟钝、呆滞、愚笨。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