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今古学派的意思、今古学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今古学派的解释

研究经传的两大学派。亦称今文家和古文家。 西汉 经学,初无古文与今文之别。 后 鲁恭王 坏 孔子 宅,於壁中得《礼记》、《尚书》、《春秋》、《论语》、《孝经》,皆以古籀文书写,故称古文。又 河间献王 亦称得古文经传。其时经师多不信古文。 王莽 时古文虽列于学官, 光武 时即废。 东汉 末, 服虔 马融 郑玄 皆尊习古文,古文经学遂昌盛。后有 晋 王肃 解《诗》, 王弼 注《易》, 杜预 著《春秋左氏经传集解》,而古文经学独树一帜,盛传于世,今文经学则大衰。今所传《十三经注疏》,多取古文学派之说; 西汉 今文学说,仅存《公羊传》的 何休 注。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今古学派是中国经学史上的两大核心流派,具体指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二者因经典传承方式、学术理念及政治立场的差异而形成对峙。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定义与起源

    今文经学以汉代通行的隶书书写经典,主张通过阐释经典中的“微言大义”服务现实政治,其核心经典包括《公羊传》《穀梁传》等,西汉时期被立为官学。古文经学则以先秦篆书抄录的典籍为研究对象,注重文字训诂和名物考证,代表经典如《周礼》《毛诗》,东汉后逐渐兴起。

  2. 核心差异

    今文学派强调经世致用,依托阴阳五行学说构建政治哲学体系,例如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理论,为汉代中央集权提供依据。古文学派则偏向考据还原,如许慎《说文解字》通过字形溯源考订经典本义,追求学术客观性。

  3. 历史影响

    今古之争贯穿汉代至清代,清代乾嘉学派以古文经学方法推动考据学高峰,而康有为等近代学者则借今文经学倡导变法,体现了两派思想在不同时代的适应性。

参考来源:中国大百科全书“经学”条目、中华书局《汉代学术史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经学史纲》。

网络扩展解释

今古学派是儒家经学研究中形成的两大流派,主要围绕经书版本与阐释方式的差异展开。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定义与起源

今古学派指今文经学派与古文经学派的合称,两者核心区别在于经书来源与文字形式:

二、核心差异

维度 今文经学派 古文经学派
文字 隶书(汉代通行文字) 古籀文(先秦文字)
来源 口述传承 地下出土文献
治学观 重微言大义,结合阴阳谶纬 重训诂考据,强调历史还原
代表 董仲舒(公羊学) 许慎、郑玄(注疏集大成者)

三、发展脉络

  1. 西汉初期:今文经学独尊,被立为官学(如《公羊传》)。
  2. 西汉中后期:古文经书陆续被发现,但未被官方认可。
  3. 东汉末年:马融、郑玄等学者融合今古文,古文经学逐渐占据主流。
  4. 清代以后:学者钱穆等指出,今古文分派实为后世建构,早期并无严格派系划分。

四、学术影响

补充说明:今古学派之争本质是经典阐释权的争夺,涉及学术方法、政治立场等多重因素。今存经典中仅《公羊传》何休注保留较完整的今文学说。

别人正在浏览...

悲恸标准件兵火比者藏头露尾常建承总痴计揣挫电政断鹤继凫杜工部祠二丙讹心反话風什坟兆歌工各尽所能,按劳分配顾正红何树汇注湖胶家长作风矜持窟穴寥狼理鉴流哇命里注定谬悮默悟闹濩铎尿盆跑腿墙头诗清历驱突乳雏三袭三仗神藏甥徒省限时机石蜡税物术士冠遂字腾蹑天闱贴服同欲徒咢弯路温热温文儒雅武林相墓术仙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