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具名的意思、具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具名的解释

[sign] 在文件、文本上签署姓名

由双方共同具名

详细解释

(1).谓备列其名。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二》:“长吏精加访择,具名闻奏。” 宋 梅尧臣 《和答韩子华饷子鱼》:“南方海味难具名,子鱼珍美无与并。”

(2).谓署名。 郭孝成 《直隶革命记》:“遂於十一月十二日,由滦军全体军长兵目具名,电告 北京 袁世凯 顺 直 諮议局及 上海 议和代表。” 吴组缃 《山洪》三四:“即使本族具名请保,也未见得有效。”

(3).题名。 鲁迅 《集外集·<痴华鬘>题记》:“其书具名《百句譬喻经》。”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具名(jù míng)是一个汉语动词短语,指在文件、信件、作品等载体上明确署上真实姓名或特定名称的行为,强调署名的正式性和责任归属。以下是详细释义:

一、核心释义

  1. 署名行为

    指在书面材料中明确书写姓名或名称,以表明身份、责任或所有权。

    例:这份合同需要双方具名盖章后方可生效。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2. 实名标识

    与“匿名”相对,强调以真实姓名公开身份,常见于正式文书或法律场景。

    例:举报材料若为具名提交,相关部门需对举报人信息保密。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二、词源与用法分析

  1. 构词解析

    “具”表示“完备、明确”,“名”指“名称/姓名”,组合后凸显“完整署名”的含义。该词最早见于明清文献,多用于公文契约场景。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

  2. 使用场景

    • 法律文书:合同、诉状、公证书等需具名确认法律效力。
    • 学术创作:论文、著作具名体现知识产权归属。
    • 行政流程:申请材料、审批文件要求具名办理。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四、权威用法示例

“凡提交仲裁申请书,应当具名并附身份证明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二十三条

来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官网(www.npc.gov.cn


补充说明

“具名”在当代汉语中常与“举报”“投诉”等词搭配(如“具名举报”),凸显实名行为的法律严肃性。其使用需符合《民法典》第一百一十条对姓名权的规定,不得冒用他人名义。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法律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具名”是一个汉语词语,主要有以下含义和用法:

一、基本含义

  1. 签署姓名
    指在文件、文本等正式材料上签名或署名。例如:“双方共同具名签署协议”。此用法强调身份确认和责任归属,常见于法律文书或正式声明中。

  2. 列举名称
    古义中也可表示详细列出名称或条目。如宋代梅尧臣的诗句:“南方海味难具名”意为难以逐一列举所有海产品名称。


二、用法与语境


三、历史演变


四、总结

“具名”兼具“签名”和“列举名称”的双重含义,现代以签署姓名为主要用法。其权威解释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来源,历史用法则可见于唐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阪隰表册碧殿拨拨播罗丝擘面不得已而为之踩高跷策问绰起畜眼爨琴大估法诫语发辣风月无涯父业干豫弓子瓜衍贵珍棍子国害黑了狡伏蕉农解夏计量金缕锦弦髻簪俊眼临时性末位拿来主义纳土年代鮎缘竹凝睇贫雇农切切察察轻忽曲儿三不惑伤轸施法世纪时上事养蜀秫司夜私烛铁围山提醒顽把戏忘帝力闻融敦厚五百滩相君销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