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气盛貌。 明 张四维 《双烈记·写意》:“杯擎碧玉香浥泻春醪,拜献丘山聊慰劳。”
“香浥”是一个由“香”与“浥”组合而成的文学性词汇,需拆解分析:
香
本义指芬芳的气味,引申为美好的事物,如“花香”“书香”。在古诗词中常与自然意象结合,如李商隐“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中的熏香描写。
浥
读音为yì,本义为“湿润”,多见于古汉语。最经典的用例是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渭城朝雨浥轻尘”,描写晨雨沾湿尘土的状态。此字自带诗意,常与雨、露等湿润意象关联。
组合义
“香浥”可理解为“香气浸润”或“芬芳被润泽”的意境,多用于描述晨露沾花、细雨染香等场景。例如:“晓露香浥蔷薇”即描绘清晨露水湿润蔷薇并散发芬芳的画面,兼具视觉(湿润)与嗅觉(香气)的双重美感。
需注意:“浥”易与“溢”(yì,满而流出)混淆,但二者语境截然不同:“香溢”指香气浓郁四散,而“香浥”强调香气在湿润环境中的氤氲感。由于该词未被现代汉语词典收录,具体含义需结合上下文推断,建议提供出处以便更精准解读。
《香浥》是一个汉字词组,意思是指芬芳沁入人心,散发出香气。
它由两个字组成,拆分成两个部首分别为“香”和“水”,其中“香”的部首是“香”,“水”的部首是“氵”。整个词组的笔画数为12。
《香浥》这个词源自中国古代文人的作品,多用来形容花卉、植物等散发出的浓郁香气。
在繁体字中,香浥的写法保持不变,仍然是「香浥」。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中,有一些差异,但《香浥》这个词的基本形态保持了一致,未出现重大变化。
1. 花香浥溢,使人陶醉其中。
2. 雨后的大地散发出一股清新的土壤香浥。
组词:花香浥溢、风吹香浥
近义词:芬芳、馨香、芳香
反义词:臭浊、腥臊、恶臭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