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璜的意思、衡璜的详细解释
衡璜的解释
珩与璜。亦泛指佩玉。《礼记·月令》“服仓玉” 汉 郑玄 注:“凡所服玉,谓冠饰及所珮者之衡璜也。” 北周 庾信 《周祀圜丘歌》:“揖让展礼,衡璜节步。”《周礼·天官·玉府》“佩玉” 唐 贾公彦 疏:“案《毛诗传》:‘衡璜之外,别有琚瑀。’”
词语分解
- 衡的解释 衡 é 秤杆,泛指秤:衡器。衡镜(借指辨别是非善恶的标准)。衡鉴(衡镜)。 称量:衡钧(借指执掌国政之权)。 反复思索做出决定,比较评定:权衡。衡情度理。 平,对等:平衡。均衡。 指北斗星:衡汉(北斗
- 璜的解释 璜 á 半璧形的玉。 笔画数:; 部首:王;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衡璜"是一个较为生僻的古代汉语词汇,特指古代用于祭祀等礼仪场合的一种玉器组合或形制。其详细释义如下:
一、字义解析与核心含义
- 字源拆解:
- 衡:本义指绑在牛角上防止顶人的横木,引申为横置、平衡之意。在玉器语境中,"衡"指一种平直或横置的玉器部件。
- 璜:古代玉器名,形状为半璧形(即圆形玉璧的一半),两端有孔,通常用于佩戴或祭祀。璜是"六瑞"(古代六种玉制礼器:璧、琮、圭、璋、璜、琥)之一。
- 组合释义:
- 狭义指代:根据古代典籍记载,"衡璜"常指一种特定的玉器组合。具体指在悬挂的玉组佩中,位于最上方、横置的玉璜。它如同车衡(车辕前端的横木)一样,是整套玉佩的起点和平衡点,璜体本身呈半圆形。
- 广义象征:作为礼器,"衡璜"象征着秩序、平衡与礼仪规范,体现了古人对天地和谐、社会等级的认知。
二、典籍依据与权威引用
"衡璜"一词及其所指的玉器形制,主要见于记录周代礼制的核心文献:
- 《周礼·春官·大宗伯》:这是记载"衡璜"最权威的出处。原文虽未直接出现"衡璜"二字,但详细记载了以玉作六器、六瑞以礼天地四方的制度,其中璜礼北方。后世注疏(如郑玄注)在解释组佩结构时,明确将最上方的横璜称为"衡璜"。
- 来源:《周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可参考权威古籍整理本或数据库如《中国基本古籍库》。
- 《说文解字》:对"衡"("牛触,横大木其角")和"璜"("半璧也")的单独释义,为理解"衡璜"的构词和本义提供了字源学基础。
- 来源: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可查阅中华书局点校本或在线资源如《汉典》相关条目(需注意其释义需结合古注)。
- 《礼记·玉藻》:记载了天子、诸侯、士大夫等不同等级贵族所佩戴玉佩的形制差异,其中提到"佩玉有冲牙",郑玄注云:"居中央,以前后触璜而为声,所触之玉其形似牙,故曰冲牙。璜在衡下。" 此注虽未直称"衡璜",但明确了"衡"(横玉)在组佩最上端,其下悬挂璜的结构。
三、文化内涵与历史背景
"衡璜"作为古代礼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不仅在于其物质形态,更在于其承载的深厚文化意义:
- 礼制象征:它是周代礼乐制度下等级秩序和身份地位的体现,不同等级贵族使用的玉璜(包括作为"衡"的璜)在材质、尺寸、纹饰上均有严格规定。
- 天地沟通:在祭祀等仪式中,玉器(包括衡璜)被视为沟通天地神灵的媒介。
- 道德寓意:玉的温润、坚硬等物理特性被比附于君子之德(仁、义、智、勇等),佩戴玉组佩(包含衡璜)也有"节步"(使步伐庄重)和提醒君子时刻自省的含义。
"衡璜"特指古代玉组佩中位于最上端、呈半璧形、起平衡悬挂作用的横置玉璜。其核心含义源于《周礼》等礼书记载的玉器制度,是周代礼制中区分等级、祭祀天地、象征道德的重要礼器。其存在深刻反映了古代中国的礼仪文化级观念和玉器崇拜。
网络扩展解释
“衡璜”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héng huáng,其含义主要有两种解释:
一、古代玉器相关
-
具体指代
指“珩”与“璜”两种玉器。珩(héng)是古代组玉佩上端的横玉,璜(huáng)是半璧形的玉器,二者均为古代贵族佩戴的礼器。
例如《礼记·月令》中郑玄注:“凡所服玉,谓冠饰及所珮者之衡璜也”,说明其作为服饰或礼仪佩玉的用途。
-
引申含义
泛指佩玉,常用于形容礼仪场合的庄重仪态。如北周庾信《周祀圜丘歌》中“揖让展礼,衡璜节步”,描述行礼时佩玉的节奏与仪态。
二、比喻性解释(需谨慎参考)
部分现代词典(如)提出“衡璜”可引申为“衡量事物价值的标准”,但此说法未见于古代文献,可能与“衡”字本义(秤杆、衡量)的联想有关。需注意这一用法并非传统释义,建议以古籍和权威辞书解释为准。
综合古籍与权威释义,“衡璜”的核心含义为古代佩玉的组合,特指珩与璜,是礼制与身份的象征。若需引用比喻义,需结合具体语境谨慎使用。
别人正在浏览...
案由班政报雪薄妆把盏备耕拆白道字朝寄尘翳痴龙畜幸麤粉摧伤搭街坊登东厕讹言谎语封疆大臣辅戴浮目抚署覆疏贡生光采夺目国忌行香候诇荤油绛虬脚步郊庙歌既成寂历开播开口货开查可什么苦中作乐两当麦麨蛮彊门廷冥栖命姓目乱睛迷品而第之迁怒青云交奇器券台人细鬼大散屦散手仗舍敬深拗爽心豁目讨檄聤耳团缘闲业闲执泄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