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恻恻的意思、恻恻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恻恻的解释

(1).悲痛;凄凉。 汉 扬雄 《太玄·翕》:“翕缴惻惻。” 范望 注:“鸟而失志,故高飞,飞而遇缴,欲去不得,故惻惻也。惻,痛也。” 晋 欧阳建 《临终诗》:“下顾所怜女,惻惻中心酸。” 唐 杜甫 《梦李白》诗之一:“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惻惻。”《花月痕》第四八回:“顾影自怜风惻惻,回头应惜步珊珊。”

(2).寒冷貌。 宋 周邦彦 《渔家傲》词:“几日轻阴寒惻惻,东风急处花成积。” 元 赵孟頫 《绝句》:“春寒惻惻掩重门,金鸭香残火尚温。”

(3).恳切。《后汉书·张酺传》:“ 张酺 前入侍讲,屡有諫正,誾誾惻惻,出於诚心,可谓有 史鱼 之风矣。” 李贤 注:“惻惻,恳切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恻恻(拼音:cè cè)是汉语中的一个叠音形容词,具有以下两层核心含义:


一、形容悲伤哀痛的样子

指内心因同情或感伤而产生的深切悲痛之情,常与对他人苦难的怜悯相关。

例证与引用:

杜甫《梦李白》诗:“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刻画诗人对友人命运的忧惧与悲悯,体现“恻恻”蕴含的哀伤情绪(来源:《全唐诗》)。

文化关联:

此义项与儒家“恻隐之心”(《孟子·公孙丑上》)一脉相承,强调对他人痛苦的共情能力,是传统伦理的重要概念(来源: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二、形容寒冷刺骨的感觉

古汉语中引申指肌肤所感的凛冽寒意,侧重生理上的冷感。

例证与引用:

王建《送衣曲》:“秋天一夜静无云,断续鸿声到晓闻。欲寄征衣问消息,居延城外又移军。”诗中“恻恻”暗含戍边苦寒之意(来源:《乐府诗集》)。


现代使用与演变

现代汉语中,“恻恻”的寒冷义项已罕见,主要保留于文学语境表达哀伤,如“恻恻轻寒”(秦观词)。其情感内涵则融入“恻隐”“凄恻”等复合词中,延续对悲悯之心的描述(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3. 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4.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CCL)语料库

网络扩展解释

“恻恻”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情感或环境状态,其含义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一、基本含义

恻恻(拼音:cè cè)的基本含义是形容悲伤、悲痛的样子,常用来表达内心的哀伤或凄凉的情感。例如《诗经》中的“予怀恻隐”即体现了这种情感基调()。

二、引申释义

  1. 寒冷貌
    在宋代周邦彦的《渔家傲》中,“几日轻阴寒恻恻”中的“恻恻”被解释为寒冷的状态,带有环境阴冷的意象()。

  2. 恳切
    古代文献中,“恻恻”还可表示诚恳、恳切的态度,如《说文解字》中提到其形声字结构“从心则声”,隐含情感的真挚性()。

三、使用场景

四、字源与结构

“恻”为形声字,部首为“忄”(心),声旁为“则”,本义为“痛”(《说文解字》)。其字形演变反映了情感与语言符号的结合()。

如需更深入的语言学分析,可参考《汉典》等权威字典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拔都白米板上砸钉刨身襃异贬膳别论宾郎草工呈验闯然瑽然大白话敦害督视高垒深沟公输攻下怀惭葫芦依样活水舱甲马教名节干津津乐道绝世佳人踽踽凉凉骏蹄侉子老口儿脸神弥望木砻篇子破相乾哕乾酵母怯八义绮缟洒流擅国十二监噬脐溲刷夙素探空靴铁官钱推寅文法握枢五色棒香螺献好陷扃贤声显重嚣氛消淹谢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