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督眎 ”。监视;督察。《新唐书·礼乐志四》:“司农少卿一人,督视庶人终千亩。” 宋 苏辙 《田待问淮南运判可淮南提刑告词》:“间起尔於 山阳 守,参领漕事,今又命尔督眎刑辟,徒以尔习其风俗,知吏民所疾苦。” 清 龙启瑞 《上梅伯言先生书》:“具公揭於道府,但请委员督视,使知非私鬭而杀6*人,得免於抵偿。”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督视汉语 快速查询。
"督视"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明确职能指向的动词,读作dū shì。该词本义指上级对下级工作的监督与检查,强调通过实地观察来确保事务执行的规范性和有效性。据《汉语大词典》记载,该词最早见于汉代文献,在古代行政体系中特指官员对政务的监察职责。
从构词法分析,"督"字本义为监察、督促,《说文解字》释为"察也";"视"字甲骨文象目悬额上之形,引申为视察、管理。二字组合形成并列结构的复合词,完整保留了监督与视察的双重职能内涵。现代汉语中该词多用于书面语境,常见于行政管理、工程监理等专业领域,如"质检人员督视生产线全流程"。
权威语言学研究显示,"督视"与"监督"存在细微差异:前者侧重现场目击式的监察行为,后者则包含制度化的管控体系。汉典网引《汉书·王莽传》"遣使督视"的用例,印证该词在古代监察制度中的实际应用。现代法律文书如《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也延续了这一用词传统。
“督视”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监视、督察,常见于古代文献和现代特定语境中。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义
“督视”指通过监督、察看的方式对事务或人员进行管理,强调上级对下级的监管职责。例如《新唐书·礼乐志四》提到“司农少卿督视庶人终千亩”,指官员监督百姓完成农事。
异体形式
该词也写作“督眎”,如宋代苏辙的公文《田待问淮南运判可淮南提刑告词》中记载:“督眎刑辟”,即督察司法事务。
“督视”是兼具历史延续性和现代适应性的监督类词汇,可用于描述从古代农事管理到现代民主监督的多种场景。
白云謡襃贤不得要领卜吉不经之谈财政结余瘥疠儳羼檮杌鳄溪放夜饭罋发石伏魄钢砂甘蝇公众古吉拉特人含盖核果怀宝迷邦荒货壶浆虎狼之势校点家珍镜槛峻文空废昆莫兰麝略夺量试橉筋木录取禄赏马爬爬珻瑰内姓攀害擒捕清拔清切人材柔化赡速稍子省治沈下术艺四食伺闲素水跳天唆地铁刷晚红未明求衣无蔕小刑戏马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