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独揽国政。《逸周书·史记》:“昔者 有巢氏 有乱臣而贵,任之以国,假之以权,擅国而主断。君已而夺之,臣怒而生变, 有巢 以亡。”《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夫擅国之谓王,能利害之谓王,制杀生之威之谓王。” 宋 岳珂 《桯史·汴京故城》:“及 政和 间 蔡京 擅国,亟奏广其规,以便宫室苑囿之奉。” 明 方孝孺 《春秋诸君子赞·子家羁》:“ 鲁 有盗臣,擅国自恣。”
"擅国"是汉语中具有历史语义特征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字源和构词法进行解析:
一、分字释义 "擅"字本义为独揽、专断,《说文解字》释作"专也",现代汉语中保留"擅自""擅长"等用法。"国"在甲骨文中作"或",本指城邑,后演变为国家政权的代称。
二、词源演变 该词最早见于先秦典籍,《韩非子·孤愤》载:"当涂之人擅事要,则外内为之用矣",描述权臣把持国政的状态。东汉郑玄注《周礼》时明确使用"擅国之谓王"的表述,可见其作为政治术语的成熟定型。
三、语义特征
四、权威参考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第1145页收录该词条,释义为"独揽国家大权"。中华书局《王力古汉语字典》第897页从语用角度指出其"多指非法的权力垄断"特征。
(本解释综合参考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权威机构出版的辞书文献,相关引文源自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
“擅国”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含义为独揽国家政权,通常用于描述个人或势力对国政的全面掌控。以下是详细解释:
总结来看,“擅国”主要用于历史文献,描述个人或集团对国家政权的全面控制,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褒贬倾向。
冰河避秦客避灶串茶带袵刀兵倒阁端直丰钟负才使气腹疾感诱高麓个侬孤寡不谷诡令锅铁脸还租红顶子鸿基黄花蒿惠风火葬谏帷讦直锦片技人倦客拘木况迺老爷子另楚寒巫蛉穷芦中人蒙恩明鬯南北朝牛腰贫薄前导牵头钦柴清风明月启譬擩染善群山猪盛载史君恕己私阿鹔鸘苏綉跳箱图卷袜首武溪深险螫娴婉胁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