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国的意思、擅国的详细解释
擅国的解释
独揽国政。《逸周书·史记》:“昔者 有巢氏 有乱臣而贵,任之以国,假之以权,擅国而主断。君已而夺之,臣怒而生变, 有巢 以亡。”《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夫擅国之谓王,能利害之谓王,制杀生之威之谓王。” 宋 岳珂 《桯史·汴京故城》:“及 政和 间 蔡京 擅国,亟奏广其规,以便宫室苑囿之奉。” 明 方孝孺 《春秋诸君子赞·子家羁》:“ 鲁 有盗臣,擅国自恣。”
词语分解
- 擅的解释 擅 à 超越职权,自作主张:擅专。擅自。擅行(妌 )。擅断(专行)。专擅独行。擅离职守。 独揽,占有:擅权。擅利。擅兵(拥有兵权)。擅国。擅美。 长(俷 )于,善于:擅长(俷 )。不擅辞令。 善 笔
- 国的解释 国 (國) ó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国家。国土。国体(a.国家的性质;b.国家的体面)。国号。国度(指国家)。国策。国情。国法。国力。国防。国威。国宝(a.国家的宝物;
网络扩展解释
“擅国”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含义为独揽国家政权,通常用于描述个人或势力对国政的全面掌控。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词义
- 核心含义:指独揽或总揽国家政务,掌控国家大权。该词多用于历史或政治语境,强调对权力的集中控制。
- 词性解析:
- “擅”本义为“专断、独揽”,如《史记》中“擅国之谓王”即指掌握国家权力才能称王;
- “国”指国家政权,整体组合后凸显对国政的垄断。
2.出处与用法
- 历史文献:
- 源自《逸周书·史记》和《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如“夫擅国之谓王”(《史记》),强调君主需掌控权力才能稳固统治。
- 宋代岳珂《桯史》中提及蔡京“擅国”,指其专权乱政,含贬义。
- 语境分析:
- 多用于描述权臣、君主等人物,如“擅国而主断”(《逸周书》);
- 隐含负面色彩,常与专权、腐败等关联。
3.注意点
- 与“治国”的差异:
“擅国”强调对权力的独占,而非治理国家的才能。部分资料(如)提到“擅长治理国家”,实际是误将“擅”理解为“擅长”,需结合语境辨别。
4.例句参考
- “昔者有巢氏有乱臣而贵,任之以国,假之以权,擅国而主断。”(《逸周书》)
- “蔡京擅国,亟奏广其规。”(宋代岳珂《桯史》)
总结来看,“擅国”主要用于历史文献,描述个人或集团对国家政权的全面控制,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褒贬倾向。
网络扩展解释二
《擅国》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擅国》是一个汉语词语,它的意思是指篡夺国家政权。一般用来形容那些意图以非法方式控制并操纵一个国家的政治权力的行为。
拆分部首和笔画
《擅国》这个词可以拆分为:擅(手)和国(国)两个部分。其中,擅的部首是手,笔画数为13;国的部首也是国,笔画数为8。
来源和繁体
《擅国》一词来源于古代汉字,其繁体为「擅國」。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汉字写作「擅國」,其字形在现代汉字中有所改变。古代的「擅國」字形更接近于擅控和篡夺国家政权的意义。
例句
他企图通过军事力量擅国,但最终被反对派击败。
组词
与《擅国》相关的词语有:
擅权、擅政、篡夺、谋反、窃位等。
近义词和反义词
与《擅国》相近的词语有:
谋反、夺权、窃权等。
与《擅国》相反的词语有:
奉法、守法、忠诚、效忠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